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婚姻法论文

论家庭法律地位的变迁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导言第8-13页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8-11页
 二、 时间阶段的划分第11-13页
第一章 传统社会中的家庭本位第13-24页
 第一节 家庭在传统社会中的法律地位第13-18页
  一、 家庭在传统公法中的法律地位第13-17页
  二、 家庭在传统私法中的法律地位第17-18页
 第二节 家庭本位的形成因素分析第18-21页
  一、 经济因素:小农经济使得家庭成为一个经济单位第18-19页
  二、 政治因素:家国同构使得家庭成为国家的原型第19-20页
  三、 精神层面的因素:宗教、祖先崇拜等因素的影响第20-21页
 第三节 家庭本位中个人的缺失第21-24页
  一、 个人人格的缺失第22页
  二、 个人财产权的缺失第22-24页
第二章 近代社会中家庭地位的式微第24-38页
 第一节 近代社会的家庭变革与家庭转型第24-26页
  一、 近代社会家庭变革的总体特点第24-25页
  二、 近代社会家庭的基本形态第25-26页
 第二节 近代家庭法律地位的逐步下降第26-32页
  一、 近代家庭在公法中地位的消解第26-28页
  二、 近代社会私法中家庭财产权的消解第28-29页
  三、 法律主体由家庭向个人的转变第29-32页
 第三节 传统家庭向近代家庭转变的动因第32-38页
  一、 经济因素: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第33-34页
  二、 个人主义思潮推动了家庭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向第34-38页
第三章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危机第38-50页
 第一节 家庭危机的症状第38-43页
  一、 “家庭存废”之争第38-39页
  二、 家庭伦理巨变第39-41页
  三、 家庭功能的弱化与剥离第41-43页
 第二节 家庭危机的缘由第43-45页
  一、 第一次冲击:20 世纪初指向家庭运动的批判第43页
  二、 第二次冲击:1949~1976 年间指向家庭情感的政治运动第43-44页
  三、 第三次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指向家庭核心价值的经济理性的入侵第44-45页
 第三节 现代立法对家庭的侵蚀第45-50页
  一、 家庭财产制的式微第46-47页
  二、 “大义灭亲”对家庭伦理的侵蚀第47-50页
第四章 家庭法律地位的法理辩难第50-64页
 第一节 家庭终究会消亡吗?第50-54页
  一、 家庭是最为天然的社会单位第50-51页
  二、 家庭是个人身份的表征第51-52页
  三、 家庭是私人领域的存在形式第52页
  四、 家庭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功能第52-54页
 第二节 家庭能成为法律主体吗?第54-59页
  一、 家庭成为法律主体的理论支撑第54-56页
  二、 家庭成为法律主体的必要性第56-59页
 第三节 家庭应如何成为适格的法律主体?第59-64页
  一、 家庭是一个独立的实体第59页
  二、 家庭具有成为法律主体的权利能力第59-62页
  三、 家庭具有成为法律主体的行为能力第62页
  四、 家庭具有成为法律主体的责任能力第62-64页
结语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代买卖契约制度探究
下一篇: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处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