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9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论文的基本思路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14-36页 |
一、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实践背景 | 第14-29页 |
(一)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国际背景 | 第14-18页 |
(二)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国内背景 | 第18-29页 |
二、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29-36页 |
(一)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哲学理论背景 | 第30-31页 |
(二)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社会科学背景 | 第31-32页 |
(三)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主体构成背景 | 第32-33页 |
(四)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知识资源背景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的历史进程 | 第36-91页 |
一、当代中国法学启蒙期的权利问题研究(1978-1980) | 第40-47页 |
二、当代中国法学奠基期的权利问题研究(1981-1984) | 第47-54页 |
三、当代中国法学初创期的权利问题研究(1985-1989) | 第54-61页 |
四、当代中国法学发展期的权利问题研究(1990-1999) | 第61-73页 |
五、当代中国法学繁荣期的权利问题研究(2000- ) | 第73-91页 |
第三章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中的理论论争 | 第91-131页 |
一、权利本位论的提出及其理论价值 | 第91-100页 |
(一) 权利本位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91-92页 |
(二) 权利本位论的提出及演进过程 | 第92-99页 |
(三) 权利本位论的理论价值 | 第99-100页 |
二、义务重心论与权利本位论的理论分歧 | 第100-107页 |
(一) 义务重心论的主要观点 | 第100-103页 |
(二) 义务重心论的权利观 | 第103-104页 |
(三) 义务重心论与权利本位论的攻防论辩 | 第104-107页 |
三、权利义务一致论与权利本位论的论争 | 第107-117页 |
(一) 权利义务一致论的主要观点 | 第107-110页 |
(二) 权利义务一致论的权利观 | 第110-111页 |
(三) 权利义务一致论与权利本位论的论争 | 第111-117页 |
四、法权中心论与权利本位论的理论纷争 | 第117-126页 |
(一) 法权中心论的主要观点 | 第117-121页 |
(二) 法权中心论的权利观 | 第121-123页 |
(三) 法权中心论与权利本位论的理论分歧 | 第123-126页 |
五、对权利问题研究中四种理论进路的总体评析 | 第126-131页 |
第四章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与我国法学的观念更新 | 第131-149页 |
一、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律观的嬗变 | 第131-143页 |
(一) 权利问题研究与法本质观的重新认识 | 第132-136页 |
(二) 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律价值观的转换 | 第136-139页 |
(三) 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律功能观的转变 | 第139-142页 |
(四) 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律发展观的递变 | 第142-143页 |
二、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学观的转变 | 第143-149页 |
(一) 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学科学观的确立 | 第143-144页 |
(二) 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学理论观的养成 | 第144-145页 |
(三) 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学生活观的追寻 | 第145-147页 |
(四) 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学批判观和法学开放观的培养 | 第147-149页 |
第五章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与我国法学的方法论变革 | 第149-173页 |
一、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 第149-153页 |
(一) 曾经占据支配地位的阶级斗争范式 | 第149-151页 |
(二) 作为法学范式转换突破口的权利问题 | 第151-152页 |
(三) 权利本位范式的确立 | 第152-153页 |
二、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学方法论的演化 | 第153-158页 |
(一) 个人主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 | 第153-154页 |
(二) 权利问题研究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勃兴 | 第154-158页 |
三、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学具体研究方法 | 第158-173页 |
(一) 权利问题研究与阶级分析方法 | 第158-162页 |
(二) 权利问题研究与价值分析方法 | 第162-165页 |
(三) 权利问题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 | 第165-173页 |
第六章 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与我国法学的理论进步 | 第173-199页 |
一、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律价值的更新 | 第173-183页 |
(一) 法律价值体系的演进 | 第174-176页 |
(二) 权利价值的张扬 | 第176-183页 |
二、权利问题研究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变迁 | 第183-193页 |
(一) 权利问题研究与中国法律文化基调的彻底转化 | 第184-187页 |
(二) 权利问题研究与部门法学权利观念模型的构造 | 第187-193页 |
三、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与法律推理理论的认识深化 | 第193-199页 |
(一) 权利本位范式提供了法律推理的价值基础 | 第193-194页 |
(二) 权利推定形成了独特的法律推理方式 | 第194-196页 |
(三) 人权原则构成法律推理的基本法律原则 | 第196-199页 |
结语 | 第199-208页 |
参考文献 | 第208-221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221-222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222-226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226-231页 |
后记 | 第231-2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