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镍系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室温固相表面包覆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4-32页
   ·引言第14-15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简介第15-20页
     ·LiCoO_2正极材料第15页
     ·尖晶石LiMn_2O_4和层状LiMnO_2正极材料第15-16页
     ·LiMePO_4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第16-17页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第17页
     ·LiNiO_2正极材料第17-19页
     ·LiNi_(1-y)Co_yO_2正极材料第19-20页
   ·锂离子电池镍系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第20-24页
     ·高温固相法第20-21页
     ·溶胶—凝胶法第21页
     ·微波加热法第21页
     ·喷雾热分解法第21-22页
     ·沉淀法第22-23页
     ·室温固相反应法第23-24页
   ·镍系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现状第24-28页
     ·体相掺杂第24-25页
     ·表面包覆第25-26页
     ·正极材料的形状改性第26-28页
   ·锂镍钴氧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第28-29页
     ·锂镍钴氧的开发应用状况第28页
     ·锂镍钴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第28-29页
   ·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9-32页
第三章 控制结晶法制备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第32-65页
   ·引言第32-33页
   ·实验第33-41页
     ·实验主要原料与设备第33-34页
     ·控制结晶法的机理分析第34-37页
     ·实验工艺流程第37-38页
     ·Ni_(0.8)Co_(0.2)(OH)_2前驱体的制备第38页
     ·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制备第38页
     ·样品的测试与分析第38-41页
   ·制备条件对Ni_(0.8)Co_(0.2)(OH)_2前驱体性能的影响第41-50页
     ·进料方式的影响第41-42页
     ·搅拌速度的影响第42页
     ·硫酸镍钴溶液流速的影响第42-43页
     ·氨/镍钴离子比的影响第43-45页
     ·pH值的影响第45-47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7-50页
   ·球形Ni_(0.8)Co_(0.2)(OH)_2前驱体的预处理第50-53页
     ·预处理温度的理论分析第50-51页
     ·预处理温度对材料结构的影响第51-52页
     ·预处理温度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2-53页
   ·制备条件对LiNi_(0.8)Co_(0.2)O_2性能的影响第53-62页
     ·焙烧气氛的影响第53-55页
     ·焙烧温度的影响第55-58页
     ·焙烧时间的影响第58页
     ·锂配比的影响第58-61页
     ·最佳制备条件下LiNi_(0.8)Co_(0.2)O_2材料的性能第61-62页
   ·LiNi_(0.8)Co_(0.2)O_2材料的循环伏安分析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喷雾热分解制备球形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第65-85页
   ·引言第65-66页
   ·实验第66-68页
     ·实验主要原料第66页
     ·实验过程第66-68页
     ·样品的测试与分析第68页
   ·制备条件对喷雾热分解前驱体性能的影响第68-78页
     ·喷雾热分解溶液体系的选择第68-69页
     ·喷雾热分解温度的影响第69-70页
     ·喷雾热分解溶液浓度的影响第70-72页
     ·喷雾热分解载气流速的影响第72-73页
     ·喷雾热分解溶液助剂的影响第73-78页
   ·后处理对LiNi_(0.8)Co_(0.2)O_2材料性能的影响第78-84页
     ·后处理温度对材料的影响第78-80页
     ·后处理时间对材料的影响第80-81页
     ·最佳制备条件下LiNi_(0.8)Co_(0.2)O_2样品性能分析第81-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五章 室温固相法表面包覆LiNi_(0.8)Co_(0.2)O_2材料的研究第85-132页
   ·引言第85-86页
   ·实验第86-92页
     ·实验主要试剂第86页
     ·室温固相反应条件分析第86-91页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91-92页
   ·Al_2O_3包覆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92-99页
     ·Al_2O_3包覆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制备第92-94页
     ·室温固相制备Al_2O_3的表征第94-97页
     ·Al_2O_3包覆LiNi_(0.8)Co_(0.2)O_2的物化性能影响第97-99页
   ·AlPO_4包覆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99-106页
     ·AlPO_4包覆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制备第99-101页
     ·室温固相制备AlPO_4的表征第101-103页
     ·AlPO_4包覆LiNi_(0.8)Co_(0.2)O_2的物化性能影响第103-106页
   ·Co_3(PO_4)_2包覆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106-113页
     ·Co_3(PO_4)_2包覆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制备第106-108页
     ·室温固相制备Co_3(PO_4)_2的表征第108-109页
     ·Co_3(PO_4)_2包覆LiNi_(0.8)Co_(0.2)O_2的物化性能影响第109-113页
   ·表面包覆对LiNi_(0.8)Co_(0.2)O_2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第113-130页
     ·表面包覆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第113-118页
     ·表面包覆对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18-120页
     ·表面包覆LiNi_(0.8)Co_(0.2)O_2正极材料的界面过程研究第120-126页
     ·表面包覆对贮存性能的影响第126-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六章 Co/Mn包覆LiNi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第132-155页
   ·引言第132-133页
   ·实验第133-135页
     ·实验主要原料第133页
     ·实验过程第133-135页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第135页
   ·结果与讨论第135-153页
     ·反应过程的颗粒颜色和形状变化第135-136页
     ·表面包覆Co/Mn的LiNiO_2材料物相的影响第136-137页
     ·表面包覆Co/Mn的LiNiO_2材料形貌的影响第137-139页
     ·制备条件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39-144页
     ·充/放电过程脱/嵌锂机理研究(容量微分曲线)第144-146页
     ·材料的循环伏安研究第146-148页
     ·材料的交流阻抗性能研究第148-149页
     ·室温固相反应机理第149-153页
     ·室温固相反应表面包覆的机理第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55-159页
   ·结论第155-157页
   ·主要创新点第157-158页
   ·展望与建议第158-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77页
在读博士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77-180页
致谢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用层状LiNi1/3Co1/3Mn1/3O2的合成工艺优化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有风条件下室内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