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宁范庄金银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2页 |
·论文选题来源及意义 | 第7页 |
·论文选题来源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页 |
·金银多金属矿研究现状 | 第7-9页 |
·区域地质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 | 第7-8页 |
·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研究 | 第8-9页 |
·研究区位置及交通状况 | 第9-10页 |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完成工作量及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完成的主要工组量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2-24页 |
·区域成矿背景 | 第12-13页 |
·区域地层 | 第13-14页 |
·结晶基底 | 第13页 |
·盖层岩系 | 第13-14页 |
·区域构造 | 第14-21页 |
·褶皱 | 第14-16页 |
·断层 | 第16-19页 |
·脆性断裂 | 第19-21页 |
·区域岩浆岩 | 第21-22页 |
·区域变质岩 | 第22-23页 |
·区域矿产 | 第23-24页 |
·银矿 | 第23页 |
·金矿 | 第23页 |
·铅、铜矿 | 第23页 |
·铁矿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矿区地质 | 第24-58页 |
·矿区地层 | 第24-33页 |
·太华群(Arth) | 第24-29页 |
·熊耳群(Pt2xn) | 第29-32页 |
·白垩—第三系(K-R) | 第32-33页 |
·第四系(Q) | 第33页 |
·岩浆岩 | 第33-49页 |
·火山岩 | 第33-38页 |
·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2页 |
·侵入岩 | 第42-49页 |
·变质岩 | 第49-58页 |
·区域动热变质岩 | 第49-53页 |
·混合岩 | 第53-54页 |
·动力变质岩 | 第54-56页 |
·变质相研究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矿田地质特征 | 第58-81页 |
·矿田地质特征 | 第58页 |
·矿脉的分布特征 | 第58-64页 |
·北部拆离断层附近矿化蚀变带特征 | 第58-60页 |
·中部矿化蚀变带特征 | 第60-62页 |
·南部矿化蚀变带特征 | 第62-64页 |
·本区主要金、银矿类型及矿化特征 | 第64-68页 |
·本区金、银矿产 | 第64-65页 |
·矿床的分布特征 | 第65-68页 |
·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 第68-76页 |
·矿石矿物学特征 | 第69-72页 |
·成矿阶段划分 | 第72页 |
·围岩蚀变 | 第72-73页 |
·大麻园银金矿点同位素特征 | 第73-74页 |
·成矿年龄测定 | 第74-76页 |
·区内金、银矿床成因分析 | 第76-81页 |
·区内金、银矿化分布特点及分带特征 | 第76页 |
·成矿时空演化规律 | 第76-77页 |
·主要控矿因素 | 第77-78页 |
·成矿期及模式 | 第78-81页 |
第五章 成矿预测 | 第81-86页 |
·本区控矿机制 | 第81-82页 |
·拆离断层控矿 | 第81页 |
·拆离断层下盘次级断裂控矿 | 第81页 |
·熊耳群的犁式正断层控矿 | 第81-82页 |
·本区的找矿方向和有利靶位 | 第82-86页 |
·预测依据 | 第82-83页 |
·找矿方向 | 第83-8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