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 | 第9-21页 |
·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研究的重要性 | 第9-16页 |
·概述 | 第9页 |
·我国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 | 第10页 |
·重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 | 第10-11页 |
·重金属离子的毒理作用 | 第11-13页 |
·国内外水体中重金属的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水体中重金属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水体底质重金属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常规重金属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离子色谱法的提出 | 第17页 |
·离子色谱法研究水体重金属的意义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离子色谱紫外/可见光法分析微量重金属原理及其设备的选择 | 第21-29页 |
·紫外/可见检测过渡金属的流路 | 第21-22页 |
·柱的选择 | 第22-23页 |
·淋洗液的选择 | 第23-26页 |
·淋洗液对重金属分离影响的基本理论 | 第23页 |
·淋洗液对重金属离子分离影响的动力学讨论 | 第23-25页 |
·本实验流动相的选择 | 第25-26页 |
·检测机理 | 第26-29页 |
·检测方法的选择 | 第26页 |
·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的简单检测机理 | 第26-27页 |
·本实验柱后衍生试剂的选择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实验总述 | 第29-33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实验 | 第30-32页 |
·pH计的标准曲线的校正及保存 | 第30-31页 |
·实验用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最佳色谱工作条件的选择 | 第31-32页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离子色谱同时分析六种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33-53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52页 |
·影响测定的因素 | 第33-50页 |
·对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 第33-49页 |
·对保留时间的影响因素 | 第49-50页 |
·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工作曲线及其线性范围 | 第50-51页 |
·方法精密度及检出限 | 第51-52页 |
·回收率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探讨山西特性水质中Ca~(2+)、Mg~(2+)对六离子同时测定的影响 | 第53-61页 |
·前言 | 第5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Ca~(2+)、Mg~(2+)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53-55页 |
·山西特性水质中的Ca~(2+)、Mg~(2+)测定 | 第55-56页 |
·Ca~(2+)、Mg~(2+)对六离子同时测定的影响 | 第56-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1-64页 |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最佳检测条件的探索 | 第61页 |
·探讨山西特性水质中Ca~(2+)、Mg~(2+)对六离子同时测定的影响 | 第61-62页 |
·展望与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