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高铁酸钾的性质 | 第12-13页 |
·高铁酸钾的性状及结构 | 第12页 |
·高铁酸钾的氧化性 | 第12页 |
·高铁酸钾的稳定性 | 第12-13页 |
·高铁酸钾的溶解性 | 第13页 |
·高铁酸钾的制备及检测方法 | 第13-16页 |
·次氯酸盐氧化法 | 第13-14页 |
·电解法 | 第14-15页 |
·高温氧化法 | 第15页 |
·高铁酸钾分析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杀菌消毒 | 第16-17页 |
·除藻 | 第17页 |
·去除水中污染物 | 第17-18页 |
·去除其他污染物 | 第18页 |
·用于絮凝助凝 | 第18页 |
·水中锰的去除技术现状 | 第18-21页 |
·水中的锰的危害 | 第18-19页 |
·锰的去除方法 | 第19-21页 |
·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21-23页 |
·微污染原水水质状况 | 第21页 |
·微污染原水处理技术 | 第21-23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内容 | 第23页 |
·目的 | 第23-24页 |
·意义 | 第24-25页 |
2 实验器材与方法 | 第25-35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5-26页 |
·试验用水水样 | 第26页 |
·含锰水样 | 第26页 |
·微污染原水 | 第26页 |
·分析方法 | 第26-34页 |
·次氯酸钾溶液有效氯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高铁酸钾的测定 | 第27-29页 |
·锰的测定 | 第29-30页 |
·浊度测定 | 第30-32页 |
·COD_(Mn)测定 | 第32-33页 |
·pH测定 | 第33-34页 |
·处理效果评价方法 | 第34-35页 |
3 高铁酸钾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 第35-46页 |
·引言 | 第35页 |
·高铁酸钾制备 | 第35-36页 |
·实验原理 | 第35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35页 |
·实验步骤 | 第35-36页 |
·高铁酸钾制备工艺研究 | 第36-41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7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7-38页 |
·次氯酸钾溶液有效氯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次氯酸钾与铁盐摩尔比的影响 | 第39-40页 |
·制备条件优化实验 | 第40-41页 |
·高铁酸钾溶液稳定性研究 | 第41-45页 |
·碱浓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高铁酸钾纯度的影响 | 第43页 |
·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高铁酸钾去除水中锰的工艺研究 | 第46-56页 |
·引言 | 第46页 |
·工艺流程图 | 第46-47页 |
·PAC、PFS和K_2FeO_4单独使用的除锰效果 | 第47页 |
·高铁酸钾除锰效果影响因素探讨 | 第47-53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8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pH的影响 | 第49页 |
·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影响 | 第49-51页 |
·初始锰浓度的影响 | 第51页 |
·高铁酸钾除锰实验条件优化 | 第51-53页 |
·高铁酸钾与混凝剂复合使用去除锰效果研究 | 第53-55页 |
·高铁酸钾与PAC复合使用的除锰效果 | 第53-54页 |
·高铁酸钾与PFS复合使用的除锰效果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高铁酸钾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的研究 | 第56-66页 |
·引言 | 第56页 |
·试验方法 | 第56-57页 |
·浊度的去除效果 | 第57-60页 |
·锰的去除效果 | 第60-62页 |
·COD_(Mn)去除效果 | 第62-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