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7-23页 |
1.2.1 分根灌溉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2.2 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2.3 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1 不同灌溉方式对84K杨树形态及生长的影响 | 第23页 |
1.3.2 不同灌溉方式对84K杨树的生理影响 | 第23页 |
1.3.3 不同灌溉方式对84K杨树的生理整合及调控的分子机制 | 第23-2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不同灌溉方式下对84K杨树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5-32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2.1.1 试验材料繁殖与培育 | 第25页 |
2.1.2 试验设计和处理 | 第25-26页 |
2.1.3 指标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0页 |
2.2.1 不同灌溉方式对84K杨树生长的影响 | 第27-30页 |
2.3 讨论 | 第30-31页 |
2.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不同灌溉方式下对84K杨树生理的影响 | 第32-4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3.1.1 试验材料繁殖与培育 | 第32页 |
3.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32页 |
3.1.3 各项指标测定方法 | 第32-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3.2.1 不同灌溉方式下对84K杨树生理的影响 | 第35-38页 |
3.3 讨论 | 第38-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基于Label-free的84K杨树响应分根灌溉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41-58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4.1.1 试验材料繁殖与培育 | 第41页 |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41页 |
4.1.3 分析流程和方法 | 第41-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5页 |
4.2.1 蛋白质鉴定结果汇总 | 第42-43页 |
4.2.2 差异蛋白质筛选 | 第43-47页 |
4.2.3 差异表达蛋白质聚类分析(Clustering) | 第47-49页 |
4.2.4 差异表达蛋白质Gene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 | 第49-51页 |
4.2.5 差异表达蛋白质KEGG通路富集分析 | 第51-54页 |
4.2.6 蛋白质互作分析 | 第54-55页 |
4.3 讨论 | 第55-57页 |
4.3.1 生长发育相关蛋白 | 第55-56页 |
4.3.2 抗氧化相关蛋白 | 第56页 |
4.3.3 代谢过程相关蛋白 | 第56-57页 |
4.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84K杨树响应分根灌溉差异代谢组学分析 | 第58-7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5.1.1 试验材料繁殖与培育 | 第58页 |
5.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58页 |
5.1.3 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5.1.4 质谱数据处理 | 第59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9-73页 |
5.2.1 主成分分析(PCA) | 第59-60页 |
5.2.2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 第60-61页 |
5.2.3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 第61-62页 |
5.2.4 单变量统计分析 | 第62-64页 |
5.2.5 显著差异代谢物 | 第64-73页 |
5.3 差异代谢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3-77页 |
5.3.1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第73-75页 |
5.3.2 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分析 | 第75-77页 |
5.4 讨论 | 第77页 |
5.5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基于蛋白质组学与非代谢组学的联合分析 | 第78-88页 |
6.1 材料和方法 | 第78-79页 |
6.1.1 试验材料繁殖与培育 | 第78页 |
6.1.2 蛋白组与代谢组关联分析流程 | 第78-79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79-86页 |
6.2.1 差异蛋白质和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整合分析 | 第79-81页 |
6.2.2 KEGG通路注释比较分析 | 第81-83页 |
6.2.3 KEGG通路富集比较分析 | 第83-85页 |
6.2.4 KEGG通路富集比较分析 | 第85-86页 |
6.3 蛋白组和代谢组PCA比较分析 | 第86-87页 |
6.4 讨论 | 第87页 |
6.5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7.1 结论 | 第88-89页 |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89页 |
7.3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1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