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3页 |
| 1,国内、外对于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的研究 | 第7-11页 |
| 2,关于本文研究目标和方法的说明 | 第11-13页 |
| 一,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著录与流传 | 第13-44页 |
| 1,1,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现状 | 第13页 |
| 1,2,涉及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的历代著录 | 第13-29页 |
| 1,3,波士顿本跋文情况 | 第29-34页 |
| 1,4,流传情况的综合考察 | 第34-41页 |
| 1,5,小结 | 第41-44页 |
| 二,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作者、时代与内涵 | 第44-63页 |
| 2,1,关于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的作者 | 第44-51页 |
| 2,2,关于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的绘制时代 | 第51-56页 |
| 2,3,波士顿本《历代帝王图》的内涵 | 第56-61页 |
| 2,4,小结 | 第61-63页 |
| 三,《历代帝王图》的上下文[CONTEXT] | 第63-78页 |
| 3,1,帝王图中形象的组合与排列 | 第63-64页 |
| 3,2,观看方式 | 第64-66页 |
| 3,3,阎立本绘画作品的类别 | 第66-67页 |
| 3,4,关于粉本的讨论 | 第67-69页 |
| 3,5,以“凌烟阁”为中心 | 第69-71页 |
| 3,6,《昭陵石像图》与昭陵“蕃酋”像 | 第71-75页 |
| 3,7,《历代帝王图》与唐太宗 | 第75-77页 |
| 3,8,小结 | 第77-78页 |
| 四,帝王图的母题与图式 | 第78-90页 |
| 4,1,帝王图的母题 | 第78-79页 |
| 4,2,武梁祠画像石 | 第79-81页 |
| 4,3,司马金龙墓 | 第81-82页 |
| 4,4,龙门宾阳中洞 | 第82-83页 |
| 4,5,敦煌 220 窟 | 第83-85页 |
| 4,6,帝王像的图式 | 第85-89页 |
| 4,7,小结 | 第89-90页 |
| 结论 | 第90-92页 |
| 附录一:关于波士顿藏(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的文献著录 | 第92-100页 |
| 附录二:有关(传)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的研究论著 | 第100-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论文插图 | 第109-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