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流线模拟的井间示踪剂解释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井间示踪剂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流线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示踪剂流动理论 | 第18-25页 |
| ·井间示踪剂流动类型 | 第18-19页 |
| ·井间示踪剂流动特性 | 第19-21页 |
| ·井间示踪剂的对流扩散方程 | 第21-25页 |
| ·一维对流扩散方程 | 第21-23页 |
| ·二维对流扩散方程 | 第23-24页 |
| ·三维对流扩散方程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示踪剂流线模拟模型建立与方法研究 | 第25-47页 |
| ·示踪剂三维流线数值模拟方法基本思路 | 第25-26页 |
| ·油水两相数学模型 | 第26-29页 |
| ·建立油水两相流线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26-27页 |
| ·基本微分方程的建立 | 第27-29页 |
| ·压力方程求解 | 第29页 |
| ·速度场网格化与流线追踪 | 第29-35页 |
| ·流线真实流动速度场的建立 | 第29-32页 |
| ·应用Pollock方法追踪流线 | 第32-35页 |
| ·饱和度场处理 | 第35-41页 |
| ·传播时间τ的定义 | 第35页 |
| ·分配流线体积流量 | 第35-36页 |
| ·流线模型中饱和度方程的建立 | 第36-38页 |
| ·流线模型饱和度方程数值求解 | 第38-41页 |
| ·示踪剂浓度场处理 | 第41-43页 |
| ·流线更新 | 第43页 |
| ·网格性质参数确定 | 第43-47页 |
| ·含流线网格性质参数确定 | 第43-45页 |
| ·无流线网格性质参数确定 | 第45页 |
| ·含源汇项网格性质参数确定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示踪剂流线模拟软件的研制 | 第47-61页 |
| ·数模一体化系统简介 | 第47-48页 |
| ·示踪剂流线模拟系统概念模型设计 | 第48-49页 |
| ·示踪剂流线模型的设计与开发 | 第49-51页 |
| ·示踪剂流线模拟参数采集模块设计 | 第49-51页 |
| ·示踪剂流线模拟的计算机模型建立 | 第51页 |
| ·示踪剂流线模拟器性能验证 | 第51-61页 |
| ·二维均质四分之一五点井网 | 第51-54页 |
| ·二维非均质五点井网 | 第54-57页 |
| ·三维均质四分之一五点井网 | 第57-58页 |
| ·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敏感性分析 | 第58-61页 |
| 第五章 示踪剂流线模拟软件矿场应用 | 第61-71页 |
| ·监测井选择 | 第61页 |
| ·监测井组基本概况 | 第61-62页 |
| ·微量元素井间示踪技术 | 第62-64页 |
| ·技术简介 | 第62页 |
| ·技术特点 | 第62页 |
| ·示踪剂筛选 | 第62-63页 |
| ·示踪剂用量设计 | 第63-64页 |
| ·油藏模型的建立 | 第64-67页 |
| ·地质构造模型的建立 | 第64-65页 |
| ·储层物性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 ·储层流体模型的建立 | 第66页 |
| ·生产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 ·产出曲线拟合 | 第67页 |
| ·地层参数分析 | 第67-71页 |
| ·流场分布 | 第67-68页 |
| ·水驱突进方向和速度 | 第68-69页 |
| ·波及体积 | 第69页 |
| ·井间示踪突破通道参数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