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鬼神的面具—《子不语》中的神鬼形象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序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依据与背景情况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 论文构想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 原是奇才应运生--袁枚的思想与创作 | 第15-19页 |
·生平 | 第15-17页 |
·思想 | 第17-18页 |
·《子不语》的创作 | 第18-19页 |
2 一假面具也——《子不语》中的神与鬼 | 第19-25页 |
·袁枚笔下的仙界冥间 | 第19-21页 |
·阴间:悉如阳世 | 第19-20页 |
·神界:人间府第 | 第20-21页 |
·狼狈的神仙 | 第21-22页 |
·尴尬的鬼 | 第22-23页 |
·拿掉鬼神的面具 | 第23-25页 |
3 神神鬼鬼——从魏晋志怪到聊斋志异 | 第25-32页 |
·魏晋志怪中质朴的鬼神形象 | 第25-27页 |
·唐代笔记小说中的鬼与神 | 第27-29页 |
·宋代笔记小说中的鬼神 | 第29-30页 |
·金元、明代笔记中的神鬼形象 | 第30-32页 |
4 《聊斋志异》与《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 | 第32-38页 |
·《聊斋志异》与《子不语》 | 第33-34页 |
·《阅微草堂笔记》与《子不语》 | 第34-38页 |
5 从实录到自娱——鬼神观念的演进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
个人简历 | 第45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