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表现及其认定问题研究--兼论违反出资义务股东的民事责任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背景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结构安排 | 第10-12页 |
1 资本制度与出资义务概述 | 第12-15页 |
·资本及资本制度 | 第12-14页 |
·资本的含义 | 第12-13页 |
·资本制度及类型 | 第13-14页 |
·不同资本制度下的出资义务及其履行 | 第14-15页 |
2 中国《公司法》视野下的资本制度及出资形式 | 第15-21页 |
·中国《公司法》对资本制度的选择 | 第15页 |
·中国《公司法》的资本制度理念 | 第15-16页 |
·新《公司法》视野下具体出资形式概述 | 第16-21页 |
·明确规定可以用于出资的财产 | 第16-17页 |
·明确规定不得用于出资的财产 | 第17-21页 |
3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表现及其认定方式 | 第21-36页 |
·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理论形式 | 第21-23页 |
·拒不履行出资义务 | 第21-22页 |
·未适当履行出资义务 | 第22-23页 |
·抽逃出资 | 第23页 |
·使用无处分权的财产出资 | 第23-26页 |
·以应承担公法责任的财产出资 | 第23-24页 |
·以承担私法责任的财产出资 | 第24-26页 |
·以处分权受限的财产出资 | 第26-30页 |
·以借贷的财产出资 | 第26-27页 |
·以共同共有的财产出资 | 第27页 |
·以设定担保的财产出资 | 第27-30页 |
·以评估不实的财产出资 | 第30-31页 |
·以虚假、错误评估的财产出资 | 第30-31页 |
·非货币财产在评估基准日与交割日价值的价值差 | 第31页 |
·以对公司经营无价值的财产出资 | 第31-32页 |
·出资财产交付过程存在瑕疵 | 第32-33页 |
·未交付或未足额交付 | 第32页 |
·交付但未过户 | 第32-33页 |
·过户但未交付 | 第33页 |
·所出资“权利”无法实现 | 第33-35页 |
·出资权利被撤销 | 第33-34页 |
·出资权利不完整 | 第34页 |
·出资权利无法执行 | 第34-35页 |
·规避公司法关于出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 | 第35-36页 |
4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的民事责任 | 第36-46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的民事责任概述 | 第36-38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承担民事责任的对象 | 第36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民事责任性质 | 第36-38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对其他股东的责任 | 第38-39页 |
·公司设立失败时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对其他股东的责任 | 第38页 |
·公司设立后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对其他股东的责任 | 第38-39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应对公司承担的法律责任 | 第39-41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对公司的责任的确定标准 | 第39-40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对公司的具体责任内容 | 第40-41页 |
·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的责任 | 第41-43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向债权人承担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41页 |
·债权人向违反出资义务股东主张权利的途径 | 第41-43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民事责任承担中的争议问题 | 第43-46页 |
·违反出资义务股东股权转让后的责任承担 | 第43页 |
·其他股东履行补足出资义务后的股权归属问题 | 第43-44页 |
·得否定法人人格而直接追究股东责任的情形 | 第44-46页 |
5 关于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相关问题的法律构想 | 第46-50页 |
·对可用于出资财产形式的构想 | 第46-47页 |
·进一步放开可用于出资的财产形式 | 第46页 |
·进一步规范常见的出资形式 | 第46-47页 |
·关于完善违反出资义务认定标准的构想 | 第47-48页 |
·明确评估的步骤和监督程序 | 第47页 |
·明确出资财产损益的承担 | 第47-48页 |
·明确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转让股权后的责任承担 | 第48页 |
·完善股东违反义务责任追究方式的构想 | 第48-50页 |
·确立民事责任在公司法中的地位 | 第48页 |
·维护出资物稳定性原则 | 第48-49页 |
·确立失权制度 | 第49页 |
·法人人格否定的认定标准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详细摘要 | 第56-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