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研究背景、目标与意义 | 第13-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6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6-21页 |
| ·能源消费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城市化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 ·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关系的研究 | 第20-21页 |
|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论文结构 | 第21-23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 ·数据来源 | 第21-22页 |
| ·论文结构与内容概要 | 第22-23页 |
| ·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我国城市化、能源消费综合评价及协调性分析 | 第24-49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我国城市化综合评价 | 第24-33页 |
| ·城市化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 ·城市化的衡量 | 第25-26页 |
| ·我国人口城市化概况 | 第26-28页 |
| ·我国城市化综合评价 | 第28-33页 |
| ·我国能源消费波动特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 第33-41页 |
| ·我国能源消费波动特性分析 | 第33-37页 |
| ·能源消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 ·我国能源消费综合评价 | 第38-41页 |
| ·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的协调性分析 | 第41-48页 |
| ·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41页 |
| ·基于熵变方程法的协调度分析 | 第41-45页 |
| ·基于状态协调度函数的协调性分析 | 第45-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动态关联性分析 | 第49-70页 |
| ·引言 | 第49页 |
| ·变量及数据说明 | 第49-52页 |
| ·变量说明 | 第49-50页 |
| ·变量间动态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51-52页 |
| ·协整分析与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52-63页 |
| ·协整检验 | 第52-57页 |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57-61页 |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61-63页 |
|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 | 第63-69页 |
| ·广义脉冲响应分析 | 第63-66页 |
| ·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传导效果分析 | 第66-67页 |
| ·方差分解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四章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第70-81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变量及数据说明 | 第70-72页 |
| ·变量说明 | 第70-71页 |
|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71-72页 |
| ·不考虑结构突变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第72-74页 |
| ·协整检验 | 第72-73页 |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73-74页 |
| ·考虑结构突变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 第74-79页 |
| ·结构突变点的确定 | 第74-77页 |
| ·虑及结构突变协整检验 | 第77-78页 |
| ·虑及结构突变误差修正模型 | 第78-79页 |
| ·模型评价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五章 能源约束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分析 | 第81-101页 |
| ·引言 | 第81-82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82-88页 |
| ·二级三要素 CES 生产函数 | 第82-84页 |
| ·能源约束的"增长尾效"模型 | 第84-88页 |
| ·计量方法 | 第88-93页 |
| ·多重共线性问题及其诊断 | 第88-90页 |
| ·偏最小二乘回归 | 第90-93页 |
| ·变量及数据说明 | 第93-94页 |
| ·基本数据说明 | 第93-94页 |
|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94页 |
| ·实证分析 | 第94-100页 |
| ·CES 生产函数的计量分析 | 第94-97页 |
|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 第97-98页 |
| ·能源约束的"尾效"测算 | 第98-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六章 我国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101-137页 |
| ·引言 | 第101页 |
| ·城市化影响能源消费的机理分析 | 第101-110页 |
| ·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 第102-103页 |
| ·投资拉动效应 | 第103-104页 |
| ·劳动力投入与人力资本积累效应 | 第104-105页 |
|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效应 | 第105-107页 |
| ·制度变迁效应 | 第107-109页 |
| ·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 | 第109-110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110-113页 |
| ·变量及数据说明 | 第113-117页 |
| ·基本数据说明 | 第113-117页 |
|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117页 |
| ·实证分析 | 第117-135页 |
| ·能源消费的决定因素分析 | 第117-125页 |
| ·城市化对能源消费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125-1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 第七章 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能源风险管理 | 第137-156页 |
| ·引言 | 第137页 |
| ·发电上网电价波动预测 | 第137-142页 |
| ·预测步骤 | 第138-140页 |
| ·算例分析 | 第140-142页 |
| ·发电商售电风险管理 | 第142-148页 |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单指数模型简介 | 第143-144页 |
| ·发电商投标组合决策模型 | 第144-146页 |
| ·模型求解 | 第146-147页 |
| ·算例分析 | 第147-148页 |
| ·供电商购电风险管理 | 第148-154页 |
| ·CVaR 方法简介 | 第149页 |
| ·供电商购电优化决策模型 | 第149-153页 |
| ·算例分析 | 第153-1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 第八章 总结 | 第156-1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9-171页 |
| 致谢 | 第171-17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2-17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