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瘀毒”及其治疗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第一部分 中医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10-17页 |
| 1. 中医药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2. 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16-17页 |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21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3.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 4. 病例来源 | 第17页 |
| 5. 选择标准 | 第17-19页 |
| 6. “毒”的诊断参考标准 | 第19页 |
| 7. “瘀”的诊断参考标准 | 第19-20页 |
| 8. 观察项目 | 第20页 |
| 9. 统计方法 | 第20-21页 |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1-27页 |
| 1. 诱因 | 第21页 |
| 2. 临床表现 | 第21-22页 |
| 3. 病程 | 第22页 |
| 4. 用药情况 | 第22-23页 |
| 5. 治“瘀”相关药物所占比例 | 第23页 |
| 6. 治“毒”相关药物所占比例 | 第23-24页 |
| 7. 治“瘀、毒”相关药物占总药物的比例 | 第24页 |
| 8. 药物构成比 | 第24-25页 |
| 9. 治法 | 第25页 |
| 10. 配伍 | 第25-27页 |
| 第四部分 讨论与结论 | 第27-34页 |
| 1. 毒瘀临床表现 | 第27-28页 |
| 2. 毒瘀成因 | 第28-29页 |
| 3. 毒瘀存在形式 | 第29-30页 |
| 4. 毒瘀的治疗 | 第30-32页 |
| 5. 配伍与用药 | 第32-34页 |
| 第五部分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