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方法体系与大豆异黄酮安全性评价研究
第一部分:食品中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体系研究 | 第1-38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2-22页 |
·内分泌干扰物体外筛选模型 | 第12-18页 |
·受体竞争结合试验(荧光偏振法) | 第12-15页 |
·E-SCREEN | 第15-16页 |
·类固醇合成试验 | 第16-18页 |
·卵黄蛋白(VTG)原测定 | 第18页 |
·内分泌干扰物的体内筛选模型 | 第18-22页 |
·啮齿动物子宫试验 | 第18-20页 |
·HERSHBERGER试验 | 第20-22页 |
·统计方法 | 第22页 |
2.结果 | 第22-29页 |
·内分泌干扰物体外筛选模型 | 第22-26页 |
·受体结合试验 | 第22-23页 |
·E-SCREEN实验 | 第23-24页 |
·卵黄蛋白原测试实验 | 第24页 |
·类固醇合成检测试验 | 第24-26页 |
·内分泌干扰物的体内筛选模型: | 第26-29页 |
·啮齿动物子宫试验: | 第26-27页 |
·Hershberger试验 | 第27-29页 |
3.讨论 | 第29-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二部分:大豆异黄酮安全性评价研究 | 第38-87页 |
中文摘要 | 第38-40页 |
英文摘要 | 第40-43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43-44页 |
1.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44-52页 |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52页 |
·大鼠急性毒性试验: | 第44-45页 |
·Ames试验: | 第45页 |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第45页 |
·小鼠精子畸形和获能能力试验 | 第45-46页 |
·E-SCREEN试验 | 第46页 |
·啮齿动物子宫试验 | 第46页 |
·HERSHBERGER试验 | 第46-47页 |
·SIF亚慢性毒性试验 | 第47-52页 |
·统计方法 | 第52页 |
2 结果 | 第52-75页 |
·大鼠急性毒性试验 | 第52页 |
·Ames试验 | 第52-54页 |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 第54-55页 |
·小鼠精子畸形和精子活力试验 | 第55-56页 |
·E-SCREEN | 第56-57页 |
·啮齿动物子宫试验 | 第57-59页 |
·HERSHBERGER试验 | 第59-61页 |
·90天喂养试验 | 第61-75页 |
·生长状况及食物利用率 | 第61-66页 |
·血常规指标 | 第66页 |
·血生化指标和尿常规 | 第66-69页 |
·外周血激素变化情况 | 第69-70页 |
·脏器大体病理 | 第70-71页 |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71-72页 |
·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检测 | 第72-74页 |
·免疫组织化学 | 第74-75页 |
3 讨论 | 第75-83页 |
·急性毒性 | 第75页 |
·遗传毒性 | 第75-76页 |
·雌激素样作用 | 第76-77页 |
·抗雄激素作用 | 第77-79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 | 第79-82页 |
·对雄性大鼠的影响 | 第79页 |
·影响雌性大鼠的阴道和甲状腺素水平 | 第79-80页 |
·DNA损伤 | 第80页 |
·对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80-81页 |
·无作用剂量水平(NOAEL)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4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稿件录用证明 | 第87-88页 |
综述:大豆异黄酮内分泌干扰毒性研究进展: | 第88-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已发表文章: | 第96-106页 |
发明专利: | 第106-107页 |
个人简介: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