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观测与试验论文--隧道施工及运用监测论文

贵金线道路隧道施工监测数据分析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6-12页
   ·隧道监测研究现状及选题依据第6-9页
     ·隧道监测的研究现状第6-7页
     ·发展前景分析第7-9页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课题来源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隧道监测研究的内容第10页
   ·研究方法及主要技术路线第10-12页
第二章 工程背景简介第12-24页
   ·隧址区自然条件第12页
     ·地形、地貌第12页
     ·气象第12页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第12-20页
     ·地层岩性第12-14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14-19页
     ·地质构造第19-20页
   ·地震第20页
   ·隧道勘察阶段围岩级别划分第20-22页
   ·隧道工程支护设计第22-24页
第三章 施工变形监控量测第24-30页
   ·变形监控量测的目的第24页
   ·监控量测基本实施要求第24-25页
   ·监控量测内容第25-28页
     ·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第26-27页
     ·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量测第27-28页
   ·监测频率第28页
   ·监测结果的处理第28-30页
     ·实测资料的整理第28页
     ·监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第28-29页
     ·监测数据的分析及预测原则第29-30页
第四章 监测成果统计分析方法第30-39页
   ·麦夸特(Marquardt)法第30-33页
   ·加速单纯形方法第33-34页
   ·有关统计量估计第34-38页
   ·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第38-39页
第五章 模型及贵金线黔灵山隧道某预警段实测数据分析第39-93页
   ·隧道开挖后的二次应力状态第39-46页
     ·隧道开挖后的弹性二次应力状态第39-43页
     ·隧道开挖后的塑性区二次应力状态第43-45页
     ·隧道围岩的三次应力状态第45-46页
   ·计算模型及原理第46-57页
     ·本构模型第46-47页
     ·屈服准则第47-48页
     ·弹塑性材料特征值第48-49页
     ·模型设计第49-57页
   ·实测数据分析第57-91页
     ·累计变形量第57-64页
     ·最大变形速率第64-72页
     ·统计累计变形量分布图第72-80页
     ·统计最大变形速率分布图第80-88页
     ·预警段变形数据分析第88-91页
   ·统计结果与防真对比第91-93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问题及发展方向第93-96页
   ·主要结论第93-94页
   ·存在的问题第94页
   ·发展方向第94-96页
致谢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附录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土质边坡生态防护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桥梁加固施工工艺应用研究--以花鱼洞大桥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