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医学道德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一、《黄帝内经》及其成书过程的社会道德氛围 | 第10-17页 |
| (一) 《黄帝内经》概况 | 第10-11页 |
| 1.《黄帝内经》成书年代 | 第10页 |
| 2.《黄帝内经》的基本结构 | 第10-11页 |
| (二) 《黄帝内经》成书的历史背景及社会道德氛围 | 第11-17页 |
| 1.社会的剧烈变动 | 第12-13页 |
| 2.封建社会形态的形成及社会要求 | 第13页 |
| 3.诸子各家的道德观念 | 第13-15页 |
| 4.医家对社会的关注 | 第15-17页 |
| 二、《黄帝内经》中的医学道德思想 | 第17-37页 |
| (一) 关于医学的态度 | 第18-20页 |
| 1.医以术为精、术为医之基 | 第18-19页 |
| 2.反对信巫不信医 | 第19-20页 |
| (二) 医生对病人的态度 | 第20-22页 |
| 1.关心患者,注重患者精神神志心理 | 第20-21页 |
| 2.尊重病人,讲究礼貌 | 第21-22页 |
| 3.医者个人要精神饱满,心情恬静 | 第22页 |
| (三) 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 | 第22-23页 |
| 1.相信医者,配合治疗 | 第22-23页 |
| 2.遵从医嘱、节制欲望、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 第23页 |
| (四) 医生个人修养养成 | 第23-25页 |
| 1.不为功名,不图利禄 | 第23-24页 |
| 2.稳重端庄,宽和温雅 | 第24-25页 |
| (五) 医者为医资格 | 第25-31页 |
| 1.为医四德 | 第25-26页 |
| 2.刻苦好学,精益求精 | 第26页 |
| 3.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 第26-27页 |
| 4.精湛的医术 | 第27-28页 |
| 5.崇高的医德 | 第28-30页 |
| 6.高度的责任心 | 第30-31页 |
| (六) 关于生命与医生价值的认识 | 第31-34页 |
| 1.关于生命的态度 | 第31-32页 |
| 2.关于医生价值的认识 | 第32-34页 |
| (七) 关于医学价值的认识 | 第34-37页 |
| 1.关于生理、病理规律的认识 | 第34-35页 |
| 2.关于却病、养生法则的认识 | 第35-37页 |
| 三、评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道德观点 | 第37-44页 |
| (一) 《黄帝内经》中的优秀医德思想 | 第37-38页 |
| (二) 《黄帝内经》中的素朴医德思想 | 第38-42页 |
| (三) 《黄帝内经》中医德思想的局限性 | 第42-44页 |
| 四、《黄帝内经》中医学道德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4-49页 |
| (一) 医患关系 | 第44-46页 |
| (二) 医德教育 | 第46-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