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间套复合群体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研究进展述评 | 第9-11页 |
·间套复合群体产量表现 | 第9-11页 |
·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的调控理论和关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途径 | 第11-12页 |
·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 | 第12-13页 |
·间套作水分高效利用机制 | 第13-15页 |
·农田水分的蒸散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第15-22页 |
·土壤蒸发与田间水分蒸散的关系 | 第15-18页 |
·植物蒸腾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 第19-21页 |
·土壤含水量对田间水分蒸散的影响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2-26页 |
·试区概况 | 第22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供水水平及小麦高留茬收获对小麦//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22页 |
·不同处理作物耗水特性主要影响因子的量化 | 第22页 |
·间作耗水和产量特性与主要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5页 |
·参试因子 | 第23-24页 |
·田间结构 | 第24页 |
·施肥制度 | 第24页 |
·灌溉制度 | 第24-25页 |
·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 第25页 |
·棵间蒸发量 | 第25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25页 |
·土壤温度 | 第25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 | 第25页 |
·试验数据的处理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绿洲灌区小麦//玉米的产量和耗水特性 | 第26-33页 |
·不同处理的产量表现 | 第26-27页 |
·供水与间作对小麦、玉米耗水特性的影响 | 第27-31页 |
·不同处理的耗水特性 | 第27-28页 |
·不同处理生育期内总棵间蒸发量 | 第28-29页 |
·不同处理生育期内平均日棵间蒸发量 | 第29-30页 |
·不同间作处理麦收后各带的土壤蒸发量 | 第30-31页 |
·不同处理棵间蒸发量占总耗水量的比重 | 第31页 |
·间作与单作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间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机制 | 第33-47页 |
·种植模式及供水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33-39页 |
·不同处理全生育期的平均土壤温度 | 第33-34页 |
·不同处理全生育期内平均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关系 | 第34页 |
·不同处理土壤温度的空间差异 | 第34-35页 |
·不同处理土壤温度的时间动态变化 | 第35-38页 |
·间作处理各带土壤温度变化 | 第38-39页 |
·不同供水水平及种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性 | 第39-43页 |
·各处理生育期土壤水分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39页 |
·各处理生育期内平均土壤含水量 | 第39-40页 |
·各处理生育期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0-42页 |
·间作处理麦收后各带土壤含水量 | 第42-43页 |
·小麦间作玉米叶面积指数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各处理的叶日积 | 第44-45页 |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与各影响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导师简介 | 第60-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3页 |
附件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