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Crash下的车—人交通事故伤害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 第10-14页 |
·人车碰撞研究概述 | 第11-13页 |
·人-车碰撞事故再现 | 第13-14页 |
·本文模拟软件的选取依据 | 第1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PC-Crash 软件及人体多刚体模型 | 第16-32页 |
·PC-Crash 仿真分析软件简介 | 第16页 |
·PC-Crash 软件的算法原理 | 第16-22页 |
·概述 | 第16页 |
·软件中的坐标系 | 第16-19页 |
·汽车的运动方程 | 第19-20页 |
·运动方程的求解 | 第20-22页 |
·PC-Crash 中的人体模型 | 第22-31页 |
·人体模型描述 | 第22-24页 |
·多刚体系统坐标系 | 第24-25页 |
·刚体运动方程 | 第25-26页 |
·关节的定义 | 第26-29页 |
·碰撞模型求解与仿真 | 第29-31页 |
·人体模型建立的局限性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汽车-行人碰撞模型的建立 | 第32-40页 |
·案例描述 | 第32-36页 |
·汽车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人体模型各环节尺寸基本参数 | 第33-34页 |
·行人模型运动关节的建立 | 第34-36页 |
·行人-汽车-环境之间的联系 | 第36-37页 |
·模型验证 | 第37-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汽车-行人碰撞中的人体损伤及其评价方法 | 第40-48页 |
·碰撞中人体损伤概述 | 第40页 |
·碰撞载荷下的人体损伤机理 | 第40-43页 |
·头部损伤机理 | 第41-42页 |
·胸部损伤机理 | 第42-43页 |
·人体伤害指标分析 | 第43-47页 |
·全身的耐冲击性 | 第43-44页 |
·头部的损伤评价指标 | 第44-45页 |
·胸部的损伤评价指标 | 第45-46页 |
·下肢的伤害机理和伤害标准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汽车与行人碰撞研究分析 | 第48-69页 |
·交通事故数值模拟计算 | 第48-50页 |
·案例1 车与行人 | 第50-55页 |
·案例简介 | 第50-51页 |
·事故建模 | 第51-52页 |
·事故过程再现 | 第52-54页 |
·行人伤害分析 | 第54-55页 |
·案例2 货车与自行车 | 第55-59页 |
·案例简介 | 第55页 |
·事故建模 | 第55-56页 |
·事故过程再现 | 第56-58页 |
·行人伤害分析 | 第58-59页 |
·有效的行人保护措施 | 第59-60页 |
·人-车交通事故可避免性分析 | 第60-68页 |
·行人的行进速度 | 第60-61页 |
·事故可避免性计算 | 第61-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发表及录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