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碍及实现途径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20页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第20-32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第20-21页
     ·农民工的界定第20页
     ·农民工的代际分化与新生代农民工第20-21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分析第21-27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动因第21-22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第22-24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第24-25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方式第25-27页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状况第27-32页
     ·经济适应现状第27-28页
     ·社会适应现状第28-29页
     ·文化和心理适应现状第29-32页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障碍第32-47页
   ·个体障碍因素第32-36页
     ·思想观念第32-33页
     ·身份认同第33-34页
     ·生活习惯第34-35页
     ·综合素质第35-36页
   ·经济障碍因素第36-38页
     ·工作流动性强、缺乏职业安全感第36页
     ·工资收入低,城市生活成本高第36-37页
     ·收入差距拉大,消费心理失衡第37-38页
   ·社会障碍因素第38-41页
     ·与融入地市民的交往障碍第38页
     ·社区组织开放程度较低第38-39页
     ·舆论环境不够宽松第39-40页
     ·文化心理矛盾,文化生活匮乏第40-41页
   ·制度障碍因素第41-47页
     ·户籍制度是根本的制度障碍第41-42页
     ·就业制度不尽合理第42-43页
     ·教育制度仍需改进第43-45页
     ·社会救助制度尚未完善第45页
     ·社会保障制度不尽人意第45-47页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继续教育机制第47-58页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机制的意义第47-49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第47-48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重要性第48-49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分析第49-50页
     ·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具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潜在需求第49-50页
     ·社会各界有能力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继续教育提供环境支持第50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内容体系第50-53页
     ·思想道德教育第51页
     ·科学文化教育第51-52页
     ·职业技能培训第52-53页
     ·融入性常识教育第53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实施途径第53-58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投资模式第54-55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第55-56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第56-58页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度保障第58-70页
   ·改善经济环境,弱化制度排斥第58-63页
     ·以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平等权利的制度变革第58-60页
     ·加大中小城市发展力度,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第60-62页
     ·壮大县域经济,为新生代农民工就近择业、创业创造条件第62-63页
   ·完善社会权益保障制度,强化社会支持第63-68页
     ·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第63-64页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社保范围第64-65页
     ·加大教育扶持力度,让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第65-66页
     ·健全农民工工会组织,畅通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第66-67页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心理、司法援助第67-68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第68-70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法律保障第68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第68页
     ·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监督和激励政策第68-70页
结束语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利及其保护--以甘肃省田家村为例
下一篇: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消费价值观变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