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品论文

灯盏花素口服吸收机制及其自微乳剂的研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引言第12-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设计思路第16-28页
 第一节 灯盏花素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第16-22页
  1. 灯盏花素药理作用第16-19页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第16-17页
     ·改善脑血流变、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第16页
     ·提高记忆力、改善脑功能第16页
     ·视神经保护作用第16-17页
   ·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第17-18页
   ·灯盏花素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第18-19页
   ·灯盏花素对泌尿系统的作用第19页
   ·其它第19页
  2. 灯盏花素的临床应用研究第19-22页
   ·灯盏花素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第19-20页
   ·灯盏花素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第20-21页
   ·灯盏花素用于肝病的治疗第21页
   ·其它第21-22页
 第二节 灯盏花素口服制剂学研究概况第22-25页
  1. 改善药物的分散状态,提高药物溶解度第22-23页
  2. 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第23-25页
 第三节 论文设计思路第25-28页
  1. 灯盏花素口服给药的依据第25页
  2.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5-26页
  3. 论文设计路线第26-28页
第二章 灯盏花素胃肠道内稳定性及其体外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第28-38页
 第一节 灯盏花素胃肠道内稳定性第28-34页
  1. 材料与仪器第28页
  2 实验方法第28-33页
   ·分析方法第28-29页
   ·灯盏花素在人工胃液中的稳定性第29-30页
   ·灯盏花素肠道内的稳定性第30-33页
  3. 讨论第33页
  4. 小结第33-34页
 第二节 灯盏花素体外稳定性影响因素第34-38页
  1. 仪器与试药第34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4-36页
   ·温度的影响第34页
   ·pH的影响第34-35页
   ·光线的影响第35-36页
   ·EDTA-2Na及Vc的影响第36页
  3. 讨论第36-37页
  4.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灯盏花素跨膜转运机制及几种制剂辅料对其转运的影响第38-57页
 第一节 Caco-2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各受试物安全浓度的考察第38-45页
  1. 材料与仪器第38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38-44页
     ·Caco-2体外药物吸收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38-39页
   ·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第39-42页
   ·药物及各制剂辅料安全浓度的选择第42-44页
  3. 讨论第44页
  4. 小结第44-45页
 第二节 灯盏花素细胞摄取与转运实验第45-57页
  1. 材料与仪器第45页
  2. 方法与结果第45-55页
   ·灯盏花素细胞摄取实验第45-49页
   ·灯盏花素跨Caco-2细胞转运实验第49-55页
  3. 讨论第55-56页
  4. 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特性研究第57-68页
 1. 材料与仪器第57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7-66页
   ·溶液的配制第57-58页
   ·方法学考察第58-60页
   ·大鼠在体肠灌流实验第60-66页
 3. 讨论第66-67页
 4.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灯盏花素口服给药系统设计的实验依据及思路第68-71页
 1. 实验依据第68-69页
   ·灯盏花素口服吸收机理总结第68页
   ·促进灯盏花素口服吸收对策第68-69页
   ·文献资料依据第69页
 2. 制剂设计思路第69-71页
第六章 灯盏花素自微乳剂的研制第71-101页
 第一节 不同油相灯盏花素乳剂的制备第71-81页
  1. 材料与仪器第71-72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72-79页
   ·药物在油相中的溶解第72页
   ·以油酸乙酯为油相的药物微乳的制备第72-75页
   ·中链脂肪酸甘油酯为油相的微乳剂制备第75-78页
   ·以多烯酸乙酯为油相的乳剂的制备第78-79页
  3. 讨论第79-80页
  4. 小结第80-81页
 第二节 乳剂促进灯盏花素跨细胞摄取与转运的影响因素研究第81-88页
  1. 材料与仪器第81页
  2. 方法与结果第81-86页
   ·不同油相灯盏花素乳剂的制备第81-83页
   ·不同处方灯盏花素乳剂细胞摄取与转运实验第83-86页
  3. 讨论第86-87页
  4. 小结第87-88页
 第三节 灯盏花素自微乳的制备第88-94页
  1. 材料与仪器第88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88-93页
   ·灯盏花素自微乳化药液的制备第88-89页
   ·灯盏乙素分析方法的建立第89-90页
   ·自微乳化效率第90-91页
   ·自微乳化药液稳定性第91-93页
  3. 讨论第93页
  4. 小结第93-94页
 第四节 灯盏花素自微乳剂理化性质研究第94-101页
  1. 材料与仪器第94页
  2. 方法与结果第94-99页
   ·外观和pH第94页
   ·含量第94页
   ·粒度分布第94-95页
   ·包裹率的测定第95-97页
   ·乳剂体外释放度研究第97-99页
  3. 讨论第99-100页
  5. 小结第100-101页
第七章 灯盏花素自微乳化微乳剂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第101-110页
 1. 材料与仪器第101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101-108页
     ·灯盏花素血浆样品测定方法的建立第101-104页
   ·灯盏花素乳剂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第104-106页
   ·数据处理第106-108页
 4. 讨论第108-109页
 5. 小结第109-110页
结语第110-113页
 1. 全文结论第110-111页
 2. 创新性与特色第111-112页
 3. 后续研究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3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β3-AR探讨缩泉丸补肾缩尿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探讨“黄芪—葛根”药对配伍规律对药效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