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曲柳细根颜色的季节动态和生理功能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细根的定义 | 第9页 |
| ·细根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 ·细根的颜色变化 | 第11-12页 |
| ·颜色变化产生的成因 | 第11页 |
| ·细根的颜色变化的生理生态学意义 | 第11-12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 ·样地设置 | 第15页 |
| ·取样方法 | 第15-17页 |
| ·根钻法取样 | 第15页 |
| ·颜色和级别区分方法 | 第15-17页 |
| ·形态指标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解剖特征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生理指标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全氮含量的测定 | 第18页 |
| ·呼吸作用的测定 | 第18页 |
| ·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18-19页 |
| ·根系活力的测定 | 第19页 |
| ·图像采集和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 3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数量动态 | 第20-27页 |
| ·前言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研究地点和林分 | 第20页 |
| ·细根取样方法 | 第20页 |
| ·细根根序分级和颜色分级 | 第20页 |
| ·细根生物量估计 | 第20-21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1页 |
| ·结果 | 第21-23页 |
|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数量和比例 | 第21-22页 |
|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土层之间数量变化 | 第22页 |
|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数量季节变化 | 第22-23页 |
|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生物量 | 第23页 |
| ·讨论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4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形态 | 第27-35页 |
| ·前言 | 第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 ·研究地点和林分 | 第27页 |
| ·细根取样方法 | 第27页 |
| ·细根根序分级和颜色分级 | 第27-28页 |
| ·细根形态分析 | 第28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8页 |
| ·结果 | 第28-31页 |
|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直径 | 第28-29页 |
|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根长 | 第29页 |
|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比根长 | 第29-30页 |
|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根长密度和表面积 | 第30-31页 |
| ·讨论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5 不同颜色水曲柳的解剖差异 | 第35-43页 |
| ·前言 | 第35页 |
| ·取材及指标测定 | 第35-36页 |
| ·取材 | 第35页 |
| ·指标测量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 ·不同颜色1级根解剖结构特征 | 第36-37页 |
| ·不同颜色2级根解剖结构特征 | 第37-39页 |
| ·不同颜色3级根解剖结构特征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6 不同颜色水曲柳细根的生理差异 | 第43-49页 |
| ·前言 | 第43页 |
| ·取材及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 ·取材 | 第43页 |
|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 ·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 ·结果 | 第44-46页 |
| ·不同颜色细根的全氮含量 | 第44页 |
| ·不同颜色细根的质膜透性 | 第44-45页 |
| ·不同颜色细根的呼吸速率 | 第45页 |
| ·不同颜色细根的根系活力 | 第45-46页 |
| ·讨论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与存在问题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