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农药工业的发展及我国农药工业现状 | 第10-11页 |
·农药及其分类 | 第10页 |
·农药工业的发展 | 第10-11页 |
·农药生产废水的组成及特点 | 第11页 |
·农药生产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 | 第11-17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2-14页 |
·化学法 | 第14-16页 |
·生化处理法 | 第16-17页 |
·焚烧技术 | 第17页 |
·UV/O_3的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 | 第17-22页 |
·臭氧的氧化机理: | 第17-18页 |
·光臭氧反应机理和应用 | 第18-22页 |
·课题来源及水质分析 | 第22-23页 |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废水的特点及水质分析 | 第22-23页 |
·废水治理工艺路线的设计思路及治理方案的确定 | 第23-27页 |
·O_3/UV与生化法结合工艺的研究 | 第23-25页 |
·废水治理工艺路线的设计思路 | 第25-26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实验仪器、试剂 | 第27-28页 |
·实验装置 | 第28-29页 |
·实验装置的操作方法 | 第29页 |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臭氧浓度的测定 | 第29-30页 |
·NH_4~+浓度、NO_3~-浓度和SO_4~(2-)浓度的测定 | 第30页 |
·A_(254)测定方法 | 第30页 |
·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3 O_3/UV处理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特性的研究 | 第31-41页 |
·实验废水的特性 | 第31-32页 |
·水质特性 | 第31页 |
·紫外光谱特性 | 第31-32页 |
·O_3/UV处理实验废水的氧化机理初探 | 第32-34页 |
·O_3/UV处理实验废水的影响因素 | 第34-39页 |
·不同臭氧投加量下实验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34-35页 |
·不同初始COD下实验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35页 |
·不同初始pH下实验废水的处理效果 | 第35-38页 |
·实验废水处理过程中COD的上升现象 | 第38页 |
·实验废水处理过程中pH的变化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O_3/UV处理特丁噻草隆有机废水途径的研究 | 第41-50页 |
·TOC与A_(254)的变化 | 第41-42页 |
·反应前后紫外光谱及可生化性的变化 | 第42-44页 |
·反应前后高效液相色谱的变化 | 第44-46页 |
·反应前后离子浓度的变化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O_3/UV处理实际特丁噻草隆生产废水的研究 | 第50-59页 |
·实验原水水质 | 第50页 |
·调节pH | 第50-51页 |
·O_3/UV氧化与电催化氧化比较 | 第51-55页 |
·O_3/UV氧化 | 第51-52页 |
·电催化氧化 | 第52-54页 |
·比较结果 | 第54-55页 |
·废水生化处理 | 第55-56页 |
·厌氧生化 | 第55页 |
·好氧生化 | 第55-56页 |
·二次O_3/UV氧化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A 样品及标准品HPLC-MS图 | 第64-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