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涵义第8-11页
 一、涵义的界定第8-9页
 二、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特征第9页
 三、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形式分类第9-10页
 四、与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相关的概念第10-11页
第二章 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适用原则第11-17页
 一、宪法上的原则——宪法至上原则第11-12页
 二、立法法上的原则——民主参与原则第12页
 三、行政法上的原则第12-17页
  (一) 控权原则第13-14页
  (二) 先行性与法制统一相结合原则第14-17页
第三章 地方行政立法失当原因及监督的必要性第17-25页
 一、地方行政立法权在行使中的失当状况及其结果第17-19页
  (一) 越权立法第17页
  (二) 立法冲突第17-18页
  (三) 地方利益或部门利益倾向第18-19页
 二、地方行政立法失当之原因探析第19-23页
 三、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必要性第23-25页
  (一) 人权的宪法保障第23页
  (二) 权力的合理配置第23-24页
  (三) 秩序的严格维护第24页
  (四) 利益的有效协调第24-25页
第四章 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现状及其启示第25-35页
 一、国外对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状况第25-28页
  (一) 英国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第25-26页
  (二) 美国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第26-27页
  (三) 法国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第27页
  (四) 德国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第27-28页
 二、我国地方行政立法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8-33页
  (一) 权力机关的监督第28-31页
  (二) 行政机关的监督第31-32页
  (三) 司法机关的监督第32页
  (四) 舆论、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的监督第32-33页
 三、国外地方行政立法监督对我国的启示第33-35页
第五章 完善地方行政立法监督机制的建议第35-45页
 一、立法完善第35-36页
  (一) 《立法法》的完善第35页
  (二)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完善第35-36页
  (三) 《法规备案工作程序》的完善第36页
  (四) 制定地方立法监督法第36页
 二、加强公众参与第36-41页
  (一) 加强社会舆论与普通民众的监督第37-38页
  (二) 加强听证制度第38-39页
  (三) 加强专家的参与和论证第39-41页
 三、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第41-42页
  (一) 明确授权范围第41页
  (二) 完善批准制度第41页
  (三) 完善备案审查制度第41页
  (四) 完善违宪审查机制第41-42页
 四、加强行政机关的自我监督第42页
 五、扩大司法机关的监督权范围第42-43页
 六、设立备案之前的立法评议第43-44页
 七、设立立法者责任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治视野中的中国行政指导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信访权的宪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