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 第1-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42页 |
| ·无机多孔材料 | 第9-13页 |
| ·无机多孔材料 | 第9页 |
| ·无机多孔材料的分类 | 第9页 |
| ·微孔材料 | 第9-11页 |
| ·介孔材料 | 第11-12页 |
| ·大孔材料 | 第12-13页 |
| ·多级孔材料 | 第13页 |
| ·微孔材料的结构 | 第13-18页 |
| ·初级结构单元 | 第13-14页 |
| ·次级结构单元 | 第14-16页 |
| ·笼状结构单元 | 第16-18页 |
| ·微孔材料的合成及机理简述 | 第18-25页 |
| ·微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 ·水热合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0-24页 |
| ·晶化机理简述 | 第24-25页 |
| ·微孔材料的无有机模板合成 | 第25-27页 |
| ·金属阳离子作为模板剂 | 第25页 |
| ·有机阳离子作为模板剂的利与弊 | 第25-26页 |
| ·无有机模板条件下合成沸石催化材料的新路线 | 第26-27页 |
| ·杂原子微孔材料 | 第27-29页 |
| ·杂原子微孔材料的概念 | 第27页 |
| ·杂原子微孔材料的合成进展 | 第27-28页 |
| ·杂原子微孔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28页 |
| ·杂原子微孔材料的典型合成例子 | 第28-29页 |
|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和成果 | 第29-30页 |
|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9页 |
| ·本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9-30页 |
| ·本论文所采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42页 |
| 第二章 在L 沸石胶态导向剂的作用下ZSM-34 沸石的无有机模板合成 | 第42-61页 |
| ·引言 | 第42-44页 |
| ·ZSM-34 的合成 | 第44-45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44页 |
| ·本章所采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44页 |
| ·合成部分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7页 |
| ·L-导的量 | 第45-49页 |
| ·SiO_2/Na_2O | 第49-50页 |
| ·SiO_2/Al_2O_3 | 第50-51页 |
| ·晶化温度 | 第51-53页 |
| ·晶化时间 | 第53-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第三章 杂原子ZSM-34 沸石的无有机模板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 第61-84页 |
| ·引言 | 第61-62页 |
| ·杂原子 ZSM-34 沸石的合成 | 第62-64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62页 |
| ·本章所采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62-63页 |
| ·合成部分 | 第63-6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74页 |
| ·XRD and SEM | 第64-69页 |
| ·NMR | 第69-71页 |
| ·UV-vis | 第71页 |
| ·N_2 adsorption | 第71-74页 |
| ·NH_3-TPD | 第74页 |
| ·MTO 催化性能研究 | 第74-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第四章 新型硅酸锡微孔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与表征 | 第84-104页 |
| ·引言 | 第84-85页 |
| ·原料与表征方法 | 第85-86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85页 |
| ·本章所采用的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85-86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6-100页 |
| ·SiO_2/SnO_2 | 第86-91页 |
| ·预活化过程 | 第91-94页 |
| ·体系pH | 第94-96页 |
| ·其它离子的模板效应 | 第96-97页 |
| ·晶化温度 | 第97-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6-107页 |
| 中文摘要 | 第107-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