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一) 国际背景 | 第8页 |
(二) 国内背景 | 第8-9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一) 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二) 旅游经济差异的研究概况 | 第10页 |
三、论文选题 | 第10-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二)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旅游经济的内涵 | 第14-16页 |
(一) 旅游经济的概念 | 第14页 |
(二) 旅游经济的性质 | 第14-16页 |
二、主要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 资源禀赋理论 | 第16页 |
(二) 区位论 | 第16-17页 |
(三) 不平衡增长理论 | 第17页 |
(四) 增长极理论 | 第17-18页 |
(五) 统筹区域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吉林省旅游经济地域结构 | 第19-28页 |
一、吉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二、吉林省旅游经济地域分异的表现 | 第20-26页 |
(一) 吉林省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总体情况描述 | 第20-21页 |
(二) 泰尔指数对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衡量 | 第21-24页 |
(三)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性 | 第24-26页 |
三、吉林省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空间分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吉林省旅游经济地域分异的机制分析 | 第28-35页 |
一、旅游资源禀赋——物质基础 | 第28-29页 |
二、区位交通条件——制约瓶颈 | 第29-31页 |
三、经济发展水平——潜在动力 | 第31-32页 |
四、旅游接待能力——发展平台 | 第32-33页 |
五、政策体制环境——创新动力 | 第33-35页 |
第五章 促进吉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 第35-39页 |
一、非均衡发展与协同发展并存,促进整个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 第35页 |
二、以“大旅游”为发展理念,实现吉林省旅游的整合 | 第35-36页 |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建立名牌战略 | 第36页 |
四、基础设施先行,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 第36-37页 |
五、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主动营销的策略 | 第37-38页 |
六、生态兴旅,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一、基本结论 | 第39页 |
二、创新点 | 第39-40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