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不同提取工艺的白花三地提取液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 | 第13-26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13-14页 |
·仪器 | 第13页 |
·试药 | 第13-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23页 |
·不同提取工艺样品的制备 | 第14-15页 |
·干膏得率的测定 | 第15页 |
·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测定 | 第15-19页 |
·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 第19-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24页 |
·干膏得率的测定 | 第23页 |
·氯化两面针碱的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 第24页 |
·讨论 | 第24-26页 |
·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 第24页 |
·两面针饮片的处理 | 第24-25页 |
·不同醇沉浓度对成分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不同提取工艺的白花三地提取液抗炎作用比较 | 第26-38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26-27页 |
·仪器 | 第26页 |
·试药 | 第26页 |
·实验动物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致炎剂用量的选择 | 第27页 |
·致炎时间的选择 | 第27-28页 |
·动物模型制备及统计学处理 | 第28页 |
·给药剂量的确定 | 第28-30页 |
·药物制备 | 第30页 |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第30-31页 |
·实验结果 | 第31-35页 |
·炎症模型表征 | 第31-33页 |
·小鼠耳廓肿胀度及抑制率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抗炎模型的选择 | 第35页 |
·致炎剂的选择 | 第35页 |
·致炎剂的涂布 | 第35-36页 |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36页 |
·用药量的调整 | 第36页 |
·氯化两面针碱对小鼠耳廓肿胀抑制作用的影响 | 第36页 |
·化学指标与药效学指标考察结果的不一致 | 第36-3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综述 | 第4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