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便器的使用特性与选择材料工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页 | 
| ·基础目标 | 第11页 | 
| ·最终目标 | 第1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分析归纳法 | 第11-12页 | 
| ·跨学科分析法 | 第12-13页 | 
| 第2章 座便器的历史沿革 | 第13-30页 | 
| ·周代的兽子 | 第13-15页 | 
| ·兽子的名称由来 | 第13页 | 
| ·携兽的内监 | 第13-14页 | 
| ·兽子的材料工艺 | 第14-15页 | 
| ·汉代的虎子 | 第15-22页 | 
| ·虎子的名称由来 | 第15-16页 | 
| ·执虎的侍中 | 第16页 | 
| ·虎子的外观及其男性器物的特点 | 第16-17页 | 
| ·从出土文物看虎子 | 第17-18页 | 
| ·"虎子"与当时的材料工艺 | 第18-22页 | 
| ·唐朝的马子 | 第22-24页 | 
| ·马子的名称由来 | 第22页 | 
| ·人类与马的不解之缘 | 第22-23页 | 
| ·"马"为女人之隐语 | 第23-24页 | 
| ·可骑的"马子" | 第24页 | 
| ·宋朝的马子桶、马桶 | 第24-26页 | 
| ·桶形说 | 第25页 | 
| ·木器、瓷器说 | 第25-26页 | 
| ·明代的马子 | 第26-27页 | 
| ·马形不在名亦在 | 第26页 | 
| ·子孙桶的盛行 | 第26-27页 | 
| ·清代的仿生溺器 | 第27-30页 | 
| 第3章 抽水马桶 | 第30-33页 | 
| ·抽水马桶的基本技术原理及特点 | 第31-32页 | 
| ·抽水马桶进水和出水原理 | 第32-33页 | 
| 第4章 抽水马桶的分类 | 第33-36页 | 
| ·按外部结构分 | 第33-34页 | 
| ·连体马桶 | 第33页 | 
| ·分体马桶 | 第33-34页 | 
| ·内藏式马桶 | 第34页 | 
| ·按内部结构分 | 第34-35页 | 
| ·球阀式抽水马桶 | 第34页 | 
| ·自控型节水抽水马桶 | 第34-35页 | 
| ·气压式抽水马桶自控型节水抽水马桶 | 第35页 | 
| ·按排水方式 | 第35-36页 | 
| 第5章 座便器的排污原理 | 第36-44页 | 
| ·虹吸式 | 第36-40页 | 
| ·虹吸式马桶原理的发现和应用 | 第36-37页 | 
| ·虹吸式的排水肌理 | 第37页 | 
| ·虹吸式座便器的材料工艺 | 第37-39页 | 
| ·粗管径虹吸式坐便器 | 第39-40页 | 
| ·虹吸式的分类 | 第40-42页 | 
| ·虹吸喷射式 | 第40页 | 
| ·虹吸冲落式 | 第40-41页 | 
| ·虹吸旋涡式 | 第41-42页 | 
| ·直冲式 | 第42-44页 | 
| ·直冲式和虹吸式优缺点之比较 | 第42-44页 | 
| 第6章 座便器的造型特点分析 | 第44-48页 | 
| ·造型与功能 | 第44-45页 | 
| ·"蹲"与"坐"的关系功能分析 | 第45-46页 | 
| ·使用功能 | 第45页 | 
| ·物理功能与精神功能分析 | 第45-46页 | 
| ·使用环境与习俗 | 第46-47页 | 
| ·技术功能与艺术功能 | 第47-48页 | 
| 第7章 座便器与材料工艺的研究 | 第48-55页 | 
| ·陶瓷 | 第48-53页 | 
| ·陶瓷的的概述 | 第48-49页 | 
| ·陶瓷的分类 | 第49页 | 
| ·陶瓷的特性 | 第49-51页 | 
| ·陶瓷的成型方法 | 第51-52页 | 
| ·陶瓷座便器 | 第52-53页 | 
| ·塑料 | 第53-55页 | 
| ·塑料的发展现状 | 第53页 | 
| ·塑料的成型方法 | 第53-54页 | 
| ·塑料在座便器中的使用 | 第54-55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55-57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5页 | 
| ·有待深入的问题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