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大倾角煤层综采研究及煤矿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外大倾角煤层综采研究及煤矿可靠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系统组成、故障原因及提高可靠性对策 | 第12-17页 |
| ·原因类型 | 第13-14页 |
| ·故障特性 | 第14页 |
| ·系统的可靠性数量指标 | 第14-16页 |
|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对策 | 第16-17页 |
|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操作人员的可靠性及分析 | 第19-30页 |
| ·概述 | 第19-20页 |
| ·操作人员不可靠因素分析 | 第20-22页 |
| ·人子系统 Pedersen 可靠性模型 | 第22-26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人子系统Pedersen 模型 | 第22-23页 |
|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人子系统Pedersen 模型的分析 | 第23-26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人子系统模糊评价 | 第26-29页 |
| ·提高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人子系统可靠性措施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3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机械系统及可靠性分析 | 第30-48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机械系统的主要元件 | 第30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机械系统不可靠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 ·综采工作面机械系统可靠度计算 | 第31-34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支架可靠性分析 | 第34-42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基本支架的组成及不可靠因素 | 第34页 |
| ·极限状态方程 | 第34-35页 |
| ·工作面支架支护稳定性分析 | 第35-37页 |
| ·工作面支架下滑、倾倒极限状态可靠性方程分析及计算 | 第37-41页 |
| ·提高工作面支架防下滑、倾倒措施 | 第41-42页 |
|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架及可靠性 | 第42-43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的特殊性 | 第42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不可靠因素 | 第42-43页 |
| ·提高综采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可靠性措施 | 第43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可靠性分析 | 第43-45页 |
| ·采煤机的不可靠因素 | 第43-44页 |
| ·采煤机结构可靠性分析 | 第44-45页 |
| ·提高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可靠性措施 | 第45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可靠性分析 | 第45-47页 |
| ·刮板输送机不可靠因素 | 第45-46页 |
| ·提高刮板输送机可靠性措施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环境系统 | 第48-67页 |
| ·影响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可靠性的地质因素 | 第48-51页 |
| ·影响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可靠性的工作环境因素 | 第51-55页 |
| ·环境因素可靠性评价 | 第55-66页 |
| ·应用模糊集理论,计算环境因素模糊可靠度 | 第55页 |
| ·环境因素隶属函数 | 第55-62页 |
| ·环境因素权重和可靠度的确定 | 第62-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5 大倾角煤层工作面系统人-机-环境故障树分析 | 第67-74页 |
| ·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 第67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故障树分析法的步骤 | 第67-68页 |
| ·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故障树分析 | 第68-73页 |
| ·故障树中事件与故障树 | 第68-72页 |
| ·故障树定性评价 | 第72页 |
| ·故障树定量评定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6 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系统可靠性实例分析 | 第74-79页 |
| ·实例特征量计算 | 第74-77页 |
| ·实例结果分析 | 第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 7 结论 | 第79-81页 |
| ·主要结论 | 第79页 |
| ·展望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 附录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