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过渡期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引言 | 第6-1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8页 |
·国外 | 第6-7页 |
·国内 | 第7-8页 |
·本文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第8-10页 |
2. 主体功能区划概述 | 第10-15页 |
·主体功能区划编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主体功能区划的格局构建 | 第10-12页 |
·主体功能区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主体功能区划落实的阶段性 | 第13-14页 |
·主体功能区划落实的过渡期问题 | 第14-15页 |
3.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试划案)分析 | 第15-17页 |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 第15-16页 |
·各主体功能区定位及发展方向 | 第16-17页 |
4.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过渡期发展难点分析 | 第17-26页 |
·优化开发区 | 第17-23页 |
·沈阳市及周边优化开发区问题分析 | 第19-21页 |
·大连市及周边优化开发区问题分析 | 第21-23页 |
·重点开发区 | 第23-25页 |
·产业结构普遍偏重,有待调整 | 第24页 |
·资源储量日渐减少,合理利用率低 | 第24页 |
·科技水平不足,人才短缺 | 第24页 |
·短期产业、人口压力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 第24-25页 |
·限制开发区 | 第25-26页 |
·传统产业与环境保护政策调和问题 | 第25页 |
·过载人口安置问题 | 第25-26页 |
·资源匮乏型区域产业替代问题 | 第26页 |
·禁止开发区 | 第26页 |
5.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落实策略及发展模式选择 | 第26-39页 |
·优化开发区 | 第26-32页 |
·沈阳市优化开发区基础优势及发展潜力 | 第27-29页 |
·沈阳市及周边优化开发区发展模式 | 第29-30页 |
·大连市及周边优化开发区 | 第30-32页 |
·重点开发区 | 第32-33页 |
·有选择性承接产业转移,注意培养高附加值产业 | 第32页 |
·合理城市化,避免过度的土地利用和扩张 | 第32-33页 |
·限制开发区 | 第33-38页 |
·区域周边建立工业聚集园区,促进传统工业合理转型 | 第33-37页 |
·区域内部培育新型特色产业,走生态经济道路 | 第37-38页 |
·禁止开发区 | 第38-39页 |
6.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发展模式的配套政策 | 第39-40页 |
·完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 | 第39页 |
·健全与区划配套的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和法规体系 | 第39-4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40-41页 |
·主要结论 | 第4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40-41页 |
·展望 | 第41页 |
8.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