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前言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 ·麦草原料 | 第14-15页 |
| ·麦草的物理结构 | 第14-15页 |
| ·麦草的化学成分 | 第15页 |
| ·麦草蒸煮的特性 | 第15-16页 |
| ·麦草的脱木素速度较木材迅速 | 第15-16页 |
| ·麦草碱法蒸煮过程中的碱耗规律 | 第16页 |
| ·蒸煮助剂 | 第16-20页 |
| ·蒽醌及其衍生物 | 第17-19页 |
| ·硫化钠 | 第19页 |
| ·表面活性剂和绿氧 | 第19页 |
| ·复配型蒸煮添加剂 | 第19-20页 |
| ·组合助剂 | 第20页 |
| ·臭氧解 | 第20-22页 |
| 2 原料与实验 | 第22-25页 |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 ·麦草 | 第22页 |
| ·蒽醌 | 第22页 |
| ·硫化钠 | 第22页 |
| ·氢氧化钠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 ·蒸煮 | 第22-23页 |
| ·Soda 法 | 第23页 |
| ·Soda-AQ 法 | 第23页 |
| ·KP 法 | 第23页 |
| ·浆料得率的测定 | 第23页 |
| ·克拉森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 ·浆料卡伯值的测定 | 第23页 |
| ·浆料粘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 ·黑液残碱的测定 | 第24页 |
| ·黑液固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 ·臭氧解分析 | 第24-25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9页 |
| ·Soda 法蒸煮特性 | 第25-31页 |
| ·温度对蒸煮性能的影响 | 第25-28页 |
| ·温度对浆料得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 ·温度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 ·温度对浆料粘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温度对黑液残碱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 ·温度对黑液固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时间对蒸煮性能的影响 | 第28-31页 |
| ·时间对浆料得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时间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页 |
| ·时间对浆料粘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时间对黑液残碱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 ·时间对黑液固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Soda-AQ 法蒸煮特性 | 第31-35页 |
| ·温度和时间对蒸煮性能的影响 | 第32页 |
| ·AQ 用量对蒸煮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 ·对浆料得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对浆料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 ·对浆料粘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对黑液残碱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 ·对黑液固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 ·KP 法蒸煮特性 | 第35-40页 |
| ·温度和时间对蒸煮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硫化度对蒸煮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 ·对浆料得率的影响 | 第37页 |
| ·对浆料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对浆料粘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对黑液残碱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 ·对黑液固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soda 法、soda-AQ 法 和 KP 法蒸煮性能的比较 | 第40-43页 |
| ·浆料的得率 | 第40-41页 |
| ·脱木质素速率 | 第41页 |
| ·脱木质素的选择性 | 第41-42页 |
| ·残碱耗 | 第42页 |
| ·黑液固含量 | 第42-43页 |
| ·Soda 法、Soda-AQ 法 和 KP 法 β-O-4 芳醚反应动力学 | 第43-49页 |
| ·AQ 用量对β-O-4 醚键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44-46页 |
| ·硫化度对β-O-4 醚键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soda、soda-AQ 及 KP 浆对β-O-4 结构醚键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 第47-49页 |
| 4 结论 | 第49-50页 |
| 5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详细摘要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