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 ·稻曲病的分布与危害 | 第10-11页 |
| ·稻曲病的症状 | 第11-12页 |
| ·病原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 ·病原病菌的分离及培养 | 第13-16页 |
| ·稻曲病的侵染规律 | 第16-17页 |
| ·稻曲病的发病因素 | 第17-18页 |
| ·稻曲病的防治 | 第18-19页 |
| ·品种抗病性评价 | 第19页 |
| ·稻曲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稻曲病菌的分离纯化及培养 | 第21-2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2页 |
| ·病原菌的来源 | 第21页 |
| ·培养基配方 | 第21页 |
| ·菌体的分离方法 | 第21-22页 |
| ·菌体的培养方法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4页 |
| ·不同分离方法的比较 | 第22页 |
| ·不同培养基的筛选 | 第22-24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 ·小结 | 第24页 |
| ·讨论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稻曲病菌厚垣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6-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 ·不同颜色厚垣孢子萌发所需时间 | 第26页 |
| ·不同温度和PH值对黄色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6页 |
| ·厚垣孢子贮存不同时间后的萌发试验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不同颜色厚垣孢子萌发所需时间 | 第27页 |
| ·不同温度和PH值对黄色厚垣孢子萌发的影响 | 第27-29页 |
| ·厚垣孢子贮存不同时间后的萌发试验 | 第29-32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 ·小结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水稻抗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 | 第34-3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供试水稻 | 第34页 |
|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34页 |
| ·田间栽培、接种与调查方法 | 第34-35页 |
| ·田间栽培 | 第34-35页 |
| ·接种 | 第35页 |
| ·调查方法 | 第3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6页 |
| ·2007年18个水稻品种在湖南三地的田间抗性表现 | 第35-36页 |
| ·2008年18个水稻品种在湖南两地的田间抗性表现 | 第36页 |
| ·18个品种抗稻曲病年度间的比较 | 第3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6-38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38-39页 |
| ·稻曲病菌的分离培养 | 第38页 |
| ·厚垣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38页 |
| ·水稻抗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 附表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个人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