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与完善建议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8-15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9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9-12页
  一、国外研究状况第9-11页
  二、国内研究状况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2-13页
 第四节 本文框架结构第13-14页
 第五节 本文创新点第14-15页
第一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述评第15-28页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涵义第15-16页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与信用风险第16-18页
  一、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16-17页
  二、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第17-18页
 第三节 经济周期与信用风险第18-21页
  一、对经济周期与信用风险之间关系的不同解释第18-19页
  二、信用风险的要素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系实证研究第19-21页
 第四节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21-28页
  一、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第21-23页
  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比较分析第23-28页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与问题分析第28-41页
 第一节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状况第28-31页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第28页
  二、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不足第28-29页
  三、房地产贷款客户信用风险累积第29页
  四、涉外企业客户信用风险上升第29-30页
  五、大客户贷款的信用风险显现第30-31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及存在的问题第31-41页
  一、信贷审批人制度的决策模式及存在的缺陷第31-34页
  二、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方法及存在的不足第34-38页
  三、银行贷款质量分类方法及存在的缺陷第38-39页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9-41页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1-47页
 第一节 内部原因分析第41-43页
  一、产权制度上缺乏人格化主体行使所有权,经营者缺乏所有者的约束第41-42页
  二、组织结构上管理层次多,决策滞后,风险集中第42-43页
  三、认识理念上风险管理理念陈旧第43页
 第二节 外部原因分析第43-44页
  一、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第43-44页
  二、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作用未能有效发挥第44页
 第三节 技术原因分析第44-47页
  一、内外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不完善影响信用风险量度模型的使用第45页
  二、金融市场不发达加重风险管理模型使用的难度第45页
  三、企业信息缺乏成了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的瓶颈第45-47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第47-57页
 第一节 防范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风险第47-49页
  一、加强对贷款信用风险的分析和控制第47页
  二、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联系第47-48页
  三、签订限制性契约第48页
  四、加强银行内部监管第48-49页
 第二节 采用信用风险亲周期性的缓释政策第49-50页
  一、改进信用风险计量第49页
  二、审慎运用监管工具第49-50页
 第三节 借鉴和使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第50-53页
  一、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可借鉴性分析第50-51页
  二、借鉴和使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相关建议第51-53页
 第四节 完善银行信用风险内部管理体系第53-55页
  一、规范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第53页
  二、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第53-54页
  三、建立以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第54页
  四、创新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第54-55页
 第五节 构建和完善银行外部信用环境第55-57页
  一、强化资本约束作用第55页
  二、严格信息披露工作第55-56页
  三、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协同效应研究
下一篇:上汽财务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及流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