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1页 |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国外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2页 |
·国内转基因植物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3-20页 |
·小麦转基因受体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小麦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转基因技术在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现状 | 第20-26页 |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转基因技术在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安全筛选标记的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不同品种小麦幼胚组织培养再生性能比较 | 第31-3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方法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 | 第33-34页 |
·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的分化和再生成苗 | 第34-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基因枪法介导的玉米Zm-c1 或Zm-r(s)基因和Bar 基因共转化小麦研究 | 第39-4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0-44页 |
·材料 | 第40-41页 |
·方法 | 第41-44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44-48页 |
·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44-46页 |
·T0代转基因植株的 PCR 鉴定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因枪法介导的转ZmalI 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 第49-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材料 | 第49-50页 |
·方法 | 第50-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转ZmalI 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 | 第52-53页 |
·转ZmalI 基因小麦T0 代植株的PCR 鉴定 | 第53页 |
·T1 代转基因小麦植株目标基因遗传分离情况 | 第53-55页 |
·T2 代种子目标基因表达的RT-PCR 检测 | 第55-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7-59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7-58页 |
·本研究创新点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