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监督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行政自由裁量权概述 | 第9-15页 |
一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 第9-11页 |
二 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一) 弥补法律不足 | 第11页 |
(二) 提高行政效率 | 第11页 |
(三) 增强行政机关应变能力 | 第11-12页 |
三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求 | 第12-15页 |
(一) 法律的目的和精神 | 第12页 |
(二) 正当考虑 | 第12-13页 |
(三) 公正原则 | 第13页 |
(四) 善意、合乎情理、客观适度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23页 |
一 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种种表现 | 第15-18页 |
(一) 偏离法律目的 | 第15页 |
(二) 显失公正 | 第15-17页 |
(三) 目的不当 | 第17页 |
(四) 不适当考虑 | 第17-18页 |
(五) 拖延履行法定职责 | 第18页 |
二 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危害 | 第18-20页 |
(一) 助长官僚作风和特权思想 | 第19页 |
(二) 促使执法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 第19页 |
(三) 裁量行为反复无常 | 第19页 |
(四) 损害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 | 第19页 |
(五) 形成不良社会风气 | 第19-20页 |
三 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原因 | 第20-23页 |
(一)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0-21页 |
(二) 行政权力本身有被腐败的可能 | 第21页 |
(三) 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偏低 | 第21-22页 |
(四) 缺乏有效控权机制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国外行政自由裁量权法律监督机制的比较研究 | 第23-29页 |
一 英国 | 第23-24页 |
(一) 不符合法定目的 | 第23页 |
(二) 不相关的考虑 | 第23页 |
(三) 违反禁止反言原则 | 第23页 |
(四) 显失公正 | 第23-24页 |
(五) 违反比例原则 | 第24页 |
二 美国 | 第24-25页 |
(一) 不符合法定目的 | 第24-25页 |
(二) 违背先例 | 第25页 |
(三) 不相关的考虑和违反比例原则 | 第25页 |
(四) 不合理的迟延 | 第25页 |
三 法国 | 第25-26页 |
(一)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方面 | 第25-26页 |
(二) 行政自由裁量权力救济方面 | 第26页 |
(三) 行政赔偿制度方面 | 第26页 |
四 德国 | 第26-27页 |
(一) 行政法的原则方面 | 第27页 |
(二)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的依据方面 | 第27页 |
五 国外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监督 | 第29-39页 |
一 立法监督 | 第29-32页 |
(一) 完善实体立法 | 第29-30页 |
(二) 加强程序立法 | 第30-31页 |
(三) 加大宏观行政行为的掌控力度 | 第31-32页 |
二 司法监督 | 第32-35页 |
(一) 对事实问题的审查 | 第32-33页 |
(二) 对法律问题的审查 | 第33-34页 |
(三) 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的区别 | 第34页 |
(四) 引进比例原则并适当改造 | 第34-35页 |
三 行政执法监督 | 第35-39页 |
(一) 严格贯彻程序要求 | 第35-36页 |
(二) 加强行政复议 | 第36页 |
(三) 建立评价制度 | 第36-38页 |
(四) 强化行政人员职业素质教育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