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论 | 第7-12页 |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财政根源 | 第7-10页 |
| ·美国对无资助命令的研究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上下级政府间的政治关系 | 第12-21页 |
| ·各级政府间责任与权力的划分 | 第12-14页 |
| ·政府间责任和权力分配的基本准则:受益范围 | 第12-13页 |
| ·政府间责任和权力分配的特殊情况:外部性 | 第13-14页 |
| ·政治意愿的产生与约束 | 第14-16页 |
| ·政治意愿的产生与约束 | 第14-15页 |
| ·政治意愿的约束下移问题 | 第15-16页 |
| ·各级政府间的政治协同机制:命令与共识 | 第16-21页 |
| ·命令与共识的自身属性 | 第16-17页 |
| ·命令与共识的应用机制 | 第17-20页 |
| ·政策协调机制的现状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上下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 第21-32页 |
| ·政策成本及其负担 | 第21-23页 |
| ·政策资源:政策有效性与政策资源之间的匹配关系 | 第21-23页 |
| ·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及其一定程度上的有限替代关系 | 第23页 |
| ·分级分税财政体制 | 第23-29页 |
| ·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的关系 | 第23-25页 |
| ·责任与能力相匹配 | 第25-28页 |
| ·财政联邦制 | 第28-29页 |
| ·财政转移支付及其支付额的确定 | 第29-32页 |
|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及分类 | 第29页 |
| ·有资助命令与转移支付 | 第29-30页 |
| ·有资助命令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公共政策决策体制与财政体制的关系 | 第32-50页 |
| ·公共政策决策体制 | 第32-35页 |
| ·决策体制与财政体制的关系 | 第32-33页 |
| ·无资助命令的产生缘由 | 第33-34页 |
| ·正当的无资助命令与额外负担:全民意志与全民负担 | 第34-35页 |
| ·无资助命令的表现 | 第35-39页 |
| ·显性无资助命令的表现 | 第35-36页 |
| ·隐性无资助命令的表现 | 第36-39页 |
| ·无资助命令的分类 | 第39-43页 |
| ·命令清晰程度与政策监控成本 | 第39-40页 |
| ·无资助命令的分类 | 第40-42页 |
|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理论考核与实际考核 | 第42-43页 |
| ·上级政府无资助命令对下级政府的影响 | 第43-46页 |
| ·无资助命令对财政支出的影响 | 第43-45页 |
| ·无资助命令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 第45-46页 |
| ·我国无资助命令的普遍与严重程度 | 第46-50页 |
| ·上级政府的决策灵活性与下级政府的执行灵活性 | 第46-48页 |
| ·决策体制与财政体制中约束机制的缺失 | 第48-49页 |
| ·中央政府无资助命令对地方政府的体制性影响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无资助命令的转变:构建公共政策与财政资源匹配机制 | 第50-56页 |
| ·下级对上级政府的政策参与 | 第50-52页 |
| ·建立和完善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的沟通机制 | 第50页 |
| ·建立和健全政策系统的反馈和改善机制 | 第50-51页 |
| ·推行和切实落实听证制度 | 第51-52页 |
| ·发展和融合多种参政形式 | 第52页 |
| ·无资助命令转型的前提:下级政府强化自治 | 第52-54页 |
| ·各级政府要恪守其责 | 第53页 |
| ·要有基层民主的约束 | 第53-54页 |
| ·构建公共政策与财政资源匹配机制:更多地引入有资助命令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