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园地域文化表达与设计实践
——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山西园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0-25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0-23页 |
2.1.1 国内外世园会展园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2.1.2 地域文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2.2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世园会展园与地域文化景观 | 第25-44页 |
3.1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32页 |
3.1.1 世园会概念界定及其发展历程 | 第25-27页 |
3.1.2 展园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27-32页 |
3.1.3 地域文化概念界定 | 第32页 |
3.2 世园会中展园地域文化的表达 | 第32-40页 |
3.2.1 展园地域文化表达历史背景与案例分析 | 第32-35页 |
3.2.2 地域文化表达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3.2.3 展园地域文化景观的表达手法 | 第36-38页 |
3.2.4 展园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 | 第38-40页 |
3.3 展园地域文化的挖掘与景观营造原则 | 第40-44页 |
3.3.1 地域文化的资源挖掘 | 第40-42页 |
3.3.2 展园地域文化景观的营造原则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山西园地域文化景观表达 | 第44-55页 |
4.1 山西地域文化资源挖掘 | 第44-45页 |
4.1.1 自然资源 | 第44页 |
4.1.2 人文资源 | 第44-45页 |
4.2 山西园主题意境表达 | 第45-47页 |
4.3 山西园景观要素的文化表达 | 第47-48页 |
4.4 山西园空间结构与景观构图设计 | 第48-50页 |
4.5 山西园展园植物景观的设计 | 第50-53页 |
4.5.1 山西园植物景观设计简介 | 第50页 |
4.5.2 观赏性园艺植物景观设计 | 第50-52页 |
4.5.3 水果经济示范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 | 第52-53页 |
4.6 山西园设计总结 | 第53-55页 |
4.6.1 山西园设计难点及解决办法 | 第53-54页 |
4.6.2 山西园设计的先进性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山西园设计实践与展园可持续利用 | 第55-84页 |
5.1 山西园场地基本条件 | 第55-57页 |
5.1.1 位置及范围 | 第55页 |
5.1.2 场地要求 | 第55-56页 |
5.1.3 场地现状 | 第56-57页 |
5.2 山西园施工图纸会审与设计变更 | 第57-70页 |
5.2.1 图纸会审 | 第57-67页 |
5.2.2 施工设计变更 | 第67-70页 |
5.3 山西园施工过程 | 第70-71页 |
5.3.1 场地地勘 | 第70页 |
5.3.2 进场放线 | 第70页 |
5.3.3 整理土方 | 第70-71页 |
5.3.4 细节处理及植物种植 | 第71页 |
5.3.5 面层处理 | 第71页 |
5.4 展园施工的特殊性及常见问题总结 | 第71-74页 |
5.4.1 展园施工的特殊性 | 第71-72页 |
5.4.2 展园施工常见问题总结 | 第72-74页 |
5.5 山西园预调查反馈 | 第74-81页 |
5.5.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第74-76页 |
5.5.2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76-80页 |
5.5.3 调查结果反思 | 第80-81页 |
5.6 世园会展园的可持续利用 | 第81-84页 |
5.6.1 世园会园区转型利用 | 第81-83页 |
5.6.2 山西园改造与运营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84-85页 |
6.2 创新与局限性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