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4-31页 |
·理论综述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4-26页 |
·会计“三分”的一个内生视角与税务会计理论的两个典型化 | 第14-16页 |
·美国税务会计理论的功与过 | 第16-19页 |
·中国税务会计理论的是与非 | 第19-20页 |
·功过是非:一个理论假说 | 第20-25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一个扩展性思考 | 第25-26页 |
·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 第26-27页 |
·研究的线索与视角 | 第27-28页 |
·宏观制度层面经济学效率研究的可扩展性 | 第27-28页 |
·微观技术层面会计价值研究的可扩展性 | 第28页 |
·研究框架设计与研究方法选择 | 第28-30页 |
·研究框架设计 | 第28-29页 |
·研究方法选择 | 第29-30页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30-31页 |
第2章 会计模式视角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 | 第31-69页 |
·会计模式视角的研究线索 | 第31-33页 |
·现存理论表述的回顾与论题的展开 | 第33-37页 |
·现存理论表述的回顾 | 第33-34页 |
·论题的展开 | 第34-37页 |
·法德与英美会计模式的差别研究:文化维度解析 | 第37-48页 |
·差别研究的理论价值 | 第37页 |
·商业传统、商业理念与法德会计模式的文化根源 | 第37-39页 |
·哲学思维、价值观念与两大会计模式的文化根源 | 第39-42页 |
·经济学理论、观念与两大会计模式的制度选择根源 | 第42-46页 |
·差别研究的结论——强制性与市场性的制度均衡偏好的差别 | 第46-48页 |
·法德与英美会计模式的无差别研究:经济学效率比较 | 第48-63页 |
·会计模式的经济学效率比较的理论依据 | 第48-49页 |
·会计产权结构的涵义 | 第49-51页 |
·法德与英美会计模式的会计制度结构 | 第51页 |
·会计模式的经济学效率 | 第51-63页 |
·我国会计模式选择的内生性路径参照及其甄别 | 第63-69页 |
·制度变迁视角的两大会计模式 | 第63-65页 |
·我国文化传统固有的价值与效率取向 | 第65-66页 |
·我国文化传统的边际性变迁 | 第66-67页 |
·会计模式的内生性对接:一个路径参照 | 第67-69页 |
第3章 交易费用视角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 | 第69-81页 |
·分工与交易费用的经济学理论 | 第69-75页 |
·分工经济学理论 | 第69-71页 |
·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 | 第71-75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分析 | 第75-77页 |
·现存理论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表述 | 第75-76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的深入探讨 | 第76-77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评价 | 第77-81页 |
·代表性的准则制定者的评价:FASB 对 SFAS109 的交易费用评价 | 第77-78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交易费用的经济学评价 | 第78-79页 |
·研究结论与财税会计分合的内生交易费用的可检验性 | 第79-81页 |
第4章 利益结构视角的税务会计协调价值 | 第81-110页 |
·公共利益的诉求:有效契约关系三层次信息 | 第81-87页 |
·公共税收利益 | 第81-83页 |
·公共税务信息 | 第83-86页 |
·公共财务会计信息 | 第86-87页 |
·私人利益的谋求——完美税务管理四因素假设 | 第87-102页 |
·税法规则参照的税金预期 | 第87-90页 |
·会计准则规范的税金记录 | 第90-92页 |
·税法规则约束的税务报告 | 第92-93页 |
·税法规则边界的税务筹划 | 第93-102页 |
·税务会计利益的代理结构及其均衡特征 | 第102-110页 |
·税务会计利益代理结构的双重性 | 第102-106页 |
·私人代理激励机制与公共代理约束机制的相容性 | 第106-107页 |
·税务会计利益结构的终极均衡特征 | 第107-110页 |
第5章 税收效应视角的税务会计财务价值 | 第110-120页 |
·基于资本结构理论的税收价值效应 | 第110-112页 |
·基于实证会计检验的税收价格效应 | 第112-114页 |
·价值效应与价格效应作为命题的性质 | 第114-116页 |
·资本结构与实证会计理论变迁的逻辑边界:所得税假定 | 第114-115页 |
·命题的检验与非检验 | 第115-116页 |
·基于有效契约关系的税收的现金流量效应 | 第116-120页 |
·财务会计应计性与税务会计确定性的冲突 | 第116页 |
·税收现金流量效应与基于产品市场交易的有效契约关系 | 第116-117页 |
·税收现金流量效应与剩余索取权、决策控制权、管理控制权 | 第117-120页 |
第6章 会计报告视角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 | 第120-151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报告目标的比较 | 第120-121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主要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 第121-141页 |
·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替代价值模式 | 第121-124页 |
·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逻辑关系的思想实验 | 第124-132页 |
·税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比较 | 第132-135页 |
·税务会计信息假定性的税法规则个案研究 | 第135-141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披露边界的比较及启示 | 第141-147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披露边界的比较 | 第141-144页 |
·税务会计信息披露对财务会计的启示 | 第144-147页 |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报告比较的两个案例研究 | 第147-151页 |
第7章 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视角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 | 第151-170页 |
·计量属性与所得税会计质量层次 | 第151-160页 |
·所得税会计处理中计量观的演化 | 第151-156页 |
·递延税款的计量属性及所得税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 | 第156-160页 |
·增值税反机会主义规则的个案研究 | 第160-170页 |
·反机会主义税法规则的经济学释义 | 第160-165页 |
·反机会主义税法规则的会计视角研究 | 第165-170页 |
结论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有效性问题 | 第170-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79页 |
博士在读期间直接构成博士论文的学术成果 | 第179-180页 |
后记 | 第180-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