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四川园林发展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8页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9-32页
     ·国内外传统园林研究现状第19-27页
     ·四川园林及四川园林发展研究现状第27-32页
     ·存在问题第32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2-37页
     ·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第32-33页
     ·相关重要概念界定第33-35页
     ·研究方法与表述形式第35-37页
   ·研究框架第37-38页
第2章 先秦时期的四川园林第38-47页
   ·历史背景概述第38页
   ·四川园林的起源第38-40页
   ·古蜀王族园囿第40-41页
   ·古蜀大石文化第41-43页
   ·武担山王室墓园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7页
第3章 秦汉三国时期的四川园林第47-60页
   ·历史背景概述第47页
   ·既丽且崇成都城第47-49页
     ·秦王朝大规模修建活动第47-48页
     ·成都城池的修建第48-49页
   ·居有良田广宅的四川豪族庄园第49-54页
     ·秦汉园圃业的兴盛第49-50页
     ·自给自足经济体系下的四川庄园第50-52页
     ·豪族庄园特点第52-53页
     ·卓王孙家庄园第53-54页
   ·陵园第54-57页
     ·汉室广修陵墓之大业第54页
     ·四川秦汉三国时期的陵园第54-55页
     ·植物在陵园中的重要作用第55页
     ·刘备陵园第55-56页
     ·蒋琬陵园第56-57页
   ·初露端倪的寺观园林第57-58页
     ·古蜀仙道与道教第57-58页
     ·佛教在巴蜀的传播第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川园林第60-63页
   ·巴蜀文化大衰落的两晋南北朝第60页
   ·缓慢发展的四川园林第60-61页
   ·望丛祠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四川园林第63-114页
   ·历史背景概述第63-64页
     ·"扬一益二"之锦官城第63页
     ·唐及五代的四川文化大繁荣第63-64页
   ·寺观园林的大发展第64-84页
     ·隋唐时期四川的佛道二教第64-65页
     ·隋唐时期四川的寺观园林建设第65-66页
     ·昭觉寺第66-68页
     ·大慈寺第68-72页
     ·青羊宫第72-75页
     ·青城山道教山林第75-84页
     ·隋唐时期四川寺观园林特点第84页
   ·政治斗争与土地私有化下的庄园再发展第84-86页
     ·历史背景第84-85页
     ·四川的私家庄园第85-86页
     ·隋唐四川私家庄园特点第86页
   ·地方官员推动下官署园林的发展第86-104页
     ·隋唐官署园林概况第86-87页
     ·唐代四川官署园林建设第87页
     ·四川官署园林现存情况第87-88页
     ·文化名人对四川园林的贡献第88-93页
     ·摩诃池第93-95页
     ·合江园第95-98页
     ·新繁东湖第98-102页
     ·房湖第102-104页
   ·"花间派"文人及作品对四川园林的影响第104-108页
     ·花间派第104页
     ·"花间派"对四川园林的影响第104-105页
     ·文人带动下的成都私家园林第105-106页
     ·韦庄与花林坊第106-107页
     ·西园第107-108页
   ·宫苑园林第108-111页
     ·锦城花郭大成都第108-110页
     ·万岁池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4页
第6章 宋元时期的四川园林第114-138页
   ·历史背景概述第114-115页
     ·两宋人文之盛,莫盛于蜀第114-115页
     ·元代四川的经济文化第115页
   ·宋元时期四川著名园林第115-127页
     ·江渎池第115-116页
     ·罨画池第116-120页
     ·东园第120-121页
     ·苏轼宅园第121-127页
   ·尊孔之风与文庙园林第127-129页
     ·文庙之历史渊源第127-128页
     ·四川文庙园林第128-129页
   ·两宋理学的发展和书院园林的出现第129-130页
   ·佛事最胜的四川寺观园林第130-136页
     ·两宋四川寺观园林建设第130-131页
     ·峨眉山寺观园林第131-132页
     ·伏龙观第132-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第7章 明清时期的四川园林第138-197页
   ·历史背景概述第138-139页
     ·明末四川经济文化大衰退第138页
     ·清代"湖广填四川"与四川经济的复苏第138-139页
   ·客家与巴蜀文化相融合的四川会馆园林第139-148页
     ·四川会馆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第139-140页
     ·四川的会馆园林第140-142页
     ·四川会馆园林特点第142页
     ·现存四川会馆园林状况第142-144页
     ·西秦会馆第144-146页
     ·洛带会馆群第146-148页
   ·名人纪念园林第148-166页
     ·名人纪念园林产生及其概念第148页
     ·四川文化名人纪念园林特点第148-149页
     ·重庆地区的军事名人纪念园林第149页
     ·现存名人纪念园林状况第149-150页
     ·杨升庵与桂湖第150-156页
     ·文君井园林第156-159页
     ·杜甫草堂第159-161页
     ·薛涛与望江楼第161-166页
   ·经济复苏之后的寺观园林大重建第166-183页
     ·佛教的发展与寺庙园林建设第166-167页
     ·道教的发展与宫观园林建设第167-169页
     ·高僧丈雪对清初四川寺观园林的影响第169页
     ·寺观园林特点第169-170页
     ·文殊院第170-172页
     ·二王庙第172-175页
     ·武侯祠第175-178页
     ·宝光寺第178-181页
     ·报国寺第181-182页
     ·万年寺第182-183页
   ·崇文重教思潮与书院园林的再发展第183-189页
     ·书院之历史渊源第183-184页
     ·四川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第184-186页
     ·四川书院基本型制第186-187页
     ·四川书院园林特点第187-188页
     ·植物在书院园林中的作用第188页
     ·四川书院园林现状第188-189页
   ·清代四川文庙园林第189-192页
     ·清代文庙园林大重建第189页
     ·富顺文庙第189-190页
     ·德阳文庙第190-191页
     ·崇州文庙第191-192页
   ·庄园的重兴第192-194页
     ·清代庄园的发展第192-193页
     ·夕佳山庄园第193-194页
   ·经济重振之后的私家园林第194-195页
   ·本章小结第195-197页
第8章 近现代四川园林第197-227页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阶段(1840-1911)第197-209页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格局的改变第197页
     ·西教入川及四川的教堂园林第197-201页
     ·平安桥主教座堂第201-202页
     ·庄园的再发展与其在历史舞台的谢幕第202-207页
     ·刘氏庄园第207-209页
   ·辛亥革命至新中国成立(1911-1949)第209-219页
     ·民主共和思潮下的近代城市公共园林第209-213页
     ·战时内迁带来的四川文化浪潮第213-214页
     ·近代四川宅园第214-219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第219-225页
     ·城市公园的建设第219-224页
     ·古典园林的改扩建第224-225页
   ·本章小结第225-227页
第9章 四川园林发展特点第227-236页
   ·四川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第227-231页
     ·萌芽期——先秦第227页
     ·发展期——秦汉三国第227页
     ·滞缓期——两晋南北朝第227-228页
     ·第一个高潮——隋唐五代第228-229页
     ·平稳期——宋元第229页
     ·转折期——明至清初第229页
     ·第二个高潮——清中期第229-230页
     ·新纪元——近现代第230-231页
   ·四川园林与中国园林发展对比第231-233页
   ·四川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第233-234页
   ·四川园林发展过程给我们的启示第234-235页
     ·对传统园林的保护和基础资料的收集第234页
     ·四川园林发展与文学、绘画的关系第234-235页
     ·四川新景观应传承传统园林的文心与神韵第235页
   ·本章小结第235-236页
结论第236-239页
 (一)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第236-237页
 (二)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237-239页
致谢第239-240页
参考文献第240-24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第247-248页
附录一 四川园林主要研究文献一览表第248-255页
附录二 历代名人咏西园诗词一览表第255-258页
附录三 各历史时期四川园林一览表第258-269页
附录四 四川园林发展大事一览表第269-278页

论文共2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岔理论的交直流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下一篇:黄土地基超长基桩竖向承载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