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海洋渔业转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0 绪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6页 |
·研究内容和结构 | 第16-19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1 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22-35页 |
·海洋渔业及其转型 | 第22-25页 |
·渔业的概念与内涵 | 第22-23页 |
·海洋渔业的界定 | 第23页 |
·海洋渔业转型的含义 | 第23-25页 |
·海洋渔业转型的特点 | 第25页 |
·系统动力学 | 第25-30页 |
·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 第25-27页 |
·系统动力学概述 | 第27-29页 |
·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评估指标体系 | 第30-35页 |
·指标的特性与功能 | 第30-32页 |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2-35页 |
2 海洋渔业转型的相关基础研究 | 第35-48页 |
·中国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 第35-38页 |
·实施海洋渔业转型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 第38-42页 |
·国外海洋渔业转型的相关进展 | 第42-48页 |
·国外休闲渔业的发展 | 第42-44页 |
·国外减船政策的实施 | 第44-46页 |
·渔业管理制度的改革 | 第46-48页 |
3 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目标体系 | 第48-71页 |
·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总体目标 | 第48-52页 |
·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内部目标 | 第52-62页 |
·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外部目标 | 第62-71页 |
4 中国海洋渔业转型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71-97页 |
·海洋渔业转型研究与系统动力学的关系 | 第71-74页 |
·海洋渔业转型的系统特征 | 第71-72页 |
·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海洋渔业转型的过程 | 第72-74页 |
·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 第74-95页 |
·影响海洋渔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 第74-80页 |
·海洋渔业转型的总体框架 | 第80-82页 |
·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因果反馈图分析 | 第82-85页 |
·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流图分析及方程的建立 | 第85-95页 |
·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海洋渔业转型的作用与局限 | 第95-97页 |
5 中国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运行策略 | 第97-140页 |
·中国海洋渔业转型系统运行的问题与障碍 | 第97-110页 |
·实现中国海洋渔业系统内部转型的问题与障碍 | 第97-104页 |
·实现中国海洋渔业系统外部转型的问题与障碍 | 第104-110页 |
·中国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内部运行策略 | 第110-124页 |
·原有海洋渔业产业的保留 | 第110-115页 |
·传统海洋渔业作业的剥离 | 第115-119页 |
·海洋渔业企业转型的推进 | 第119-120页 |
·海洋渔业剩余人员的安置 | 第120-124页 |
·中国海洋渔业转型系统的外部运行策略 | 第124-140页 |
·海洋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 | 第124-126页 |
·政府管理政策方式的转变 | 第126-131页 |
·渔业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 | 第131-135页 |
·海洋渔业科技创新的强化 | 第135-140页 |
6 中国海洋渔业转型的评估指标体系 | 第140-159页 |
·海洋渔业转型指标体系设立的指导思想 | 第140-141页 |
·海洋渔业转型评价指标的选取和设置 | 第141-142页 |
·中国海洋渔业转型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142-147页 |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42-145页 |
·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的描述 | 第145-147页 |
·海洋渔业转型评估方法的确定 | 第147-159页 |
·评价的具体步骤 | 第147-14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48-155页 |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 第155-156页 |
·综合评估值的计算 | 第156-159页 |
7 山东省海洋渔业转型问题分析 | 第159-178页 |
·山东省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 | 第159-163页 |
·山东省海洋生物资源拥有状况 | 第159页 |
·山东省海洋渔业产业发展情况 | 第159-163页 |
·山东省海洋渔业转型的现状 | 第163-166页 |
·渔民转产转业的基本情况 | 第163-165页 |
·渔民转产的专业培训状况 | 第165-166页 |
·山东省海洋渔业转型的评价与分析 | 第166-175页 |
·山东省海洋渔业转型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 第166-174页 |
·山东省海洋渔业转型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 第174-175页 |
·山东省海洋渔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175-178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78-181页 |
·主要结论 | 第178页 |
·研究展望 | 第178-181页 |
附录:专家调查咨询问卷 | 第181-194页 |
参考文献 | 第194-203页 |
个人简历 | 第203-204页 |
致谢 | 第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