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5页 |
1 人参 | 第15-27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吴普本草》、《名医别录》 | 第15-16页 |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 第16-18页 |
·唐朝时期——《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 | 第18-20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证类本草》 | 第20-22页 |
·明朝时期——《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筌》、《本草纲目》 | 第22-23页 |
·清朝时期——《本草崇原》、《本草从新》、《人参考》 | 第23-24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讨论——太行山地区人参灭绝的原因 | 第26-27页 |
2 黄连 | 第27-33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吴普本草》、《名医别录》 | 第27-28页 |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 第28页 |
·唐朝时期——《新修本草》 | 第28-29页 |
·五代时期——《四声本草》、《蜀本草》 | 第29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 | 第29-30页 |
·明朝时期——《本草品汇精要》、《本草乘雅半偈》 | 第30-31页 |
·清朝时期——《本经逢原》、《本草从新》、《本草纲目拾遗》 | 第31-32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讨论——宣黄连逐渐衰落的原因 | 第33页 |
3 黄芪 | 第33-39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名医别录》 | 第33-34页 |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 第34-35页 |
·唐朝时期——《新修本草》 | 第35-36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 | 第36-37页 |
·元朝时期——《汤液本草》 | 第37-38页 |
·明朝时期——《本草品汇精要》、《本草蒙筌》 | 第38-39页 |
·清朝时期——《本草求真》、《植物名实图考》、《本草问答》 | 第39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讨论——黄芪产地的古今对比 | 第39页 |
4 地黄 | 第39-44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名医别录》 | 第39-40页 |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 第40-41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 | 第41-42页 |
·明朝时期——《本草品汇精要》 | 第42-43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讨论——地黄产地变迁的原因 | 第44页 |
5 山药 | 第44-49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吴普本草》、《名医别录》 | 第44页 |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 第44-46页 |
·唐朝时期——《新修本草》 | 第46-47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 | 第47-48页 |
·明朝时期——《救荒本草》 | 第48-49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49页 |
·小结 | 第49页 |
6 贝母 | 第49-54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名医别录》 | 第49-50页 |
·唐朝时期——《新修本草》 | 第50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 | 第50-51页 |
·明朝时期——《本草品汇精要》、《本草原始》 | 第51-52页 |
·清朝时期——《本草崇原》、《本经逢原》 | 第52-53页 |
·民国时期——《本草歌括详注》、《药物出产辨》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讨论——山西贝母 | 第53-54页 |
7 当归 | 第54-57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吴普本草》、《名医别录》 | 第54页 |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 第54-55页 |
·唐朝时期——《新修本草》 | 第55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 | 第55-56页 |
·明朝时期——《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本草乘雅半偈》 | 第56-57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8 芎䓖 | 第57-60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吴普本草》、《名医别录》 | 第57页 |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 第57页 |
·唐朝时期——《新修本草》 | 第57-58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 | 第58页 |
·明朝时期——《本草蒙筌》 | 第58-59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9 泽泻 | 第60-62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名医别录》 | 第60页 |
·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 | 第60-61页 |
·唐朝时期——《新修本草》 | 第61页 |
·明朝时期——《本草乘雅半偈》 | 第61-62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10 丹参 | 第62-64页 |
·东汉至三国之际——《吴普本草》 | 第62-63页 |
·北宋时期——《图经本草》 | 第63页 |
·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页 |
11 结论 | 第64-67页 |
·自然因素 | 第64-65页 |
·生长环境 | 第64页 |
·纬度一致 | 第64-65页 |
·人为因素 | 第65-66页 |
·过度利用 | 第65页 |
·栽培技术 | 第65页 |
·炮制技术 | 第65-66页 |
·社会因素 | 第66-67页 |
·政治割据 | 第66页 |
·经济发展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