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生产增长与波动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7-2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文献评述 | 第24-25页 |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我国生猪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第28-43页 |
·我国生猪业的地位 | 第28-33页 |
·世界生猪业概况及中国生猪业的地位 | 第28-31页 |
·我国生猪业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地位 | 第31-33页 |
·我国生猪业发展历程 | 第33-35页 |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 | 第35-42页 |
·生产 | 第35-37页 |
·消费 | 第37-39页 |
·流通与加工 | 第39-40页 |
·进出口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我国生猪生产增长及要素投入变化状况 | 第43-64页 |
·我国生猪生产增长变化 | 第43-49页 |
·总产出变化 | 第43-44页 |
·生猪规模产出变化 | 第44-45页 |
·生猪区域产出变化 | 第45-49页 |
·生猪生产投入变化 | 第49-60页 |
·生产总成本构成及变化 | 第49-51页 |
·主要生产成本项目变化 | 第51-58页 |
·主要成本费用所占比重变化 | 第58-60页 |
·效益的变化 | 第60-62页 |
·产值的变化 | 第60-61页 |
·利润的变化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我国生猪生产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 | 第64-89页 |
·理论背景与模型介绍 | 第64-67页 |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 | 第64页 |
·全要素生产率与Malmquist 指数法 | 第64-66页 |
·随机生产前沿函数 | 第66-67页 |
·模型设定及变量的选择 | 第67-70页 |
·随机前沿模型的选定 | 第67-69页 |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定 | 第69-70页 |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分析 | 第70-88页 |
·模型的估计结果 | 第70-72页 |
·要素产出弹性和规模弹性 | 第72-80页 |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 第80-87页 |
·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的贡献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我国生猪生产的供给反应 | 第89-101页 |
·供给反应理论与生猪生产反应 | 第89-90页 |
·生猪价格及投入品价格变动 | 第90-93页 |
·生猪和猪肉价格及其政策的历史变革 | 第90页 |
·投入品价格变化 | 第90-92页 |
·价格、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 第92-93页 |
·供给反应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 第93-96页 |
·供给反应模型 | 第93-95页 |
·变量定义及数据说明 | 第95-96页 |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96-101页 |
·供给和需求弹性 | 第96-99页 |
·分析结果讨论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分析 | 第101-111页 |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总体特征 | 第101-104页 |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历程 | 第101-103页 |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的特点 | 第103-104页 |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的测定 | 第104-111页 |
·三种测定周期方法及测定结果 | 第104-109页 |
·三种周期测定结果比较及结论 | 第109-111页 |
第七章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的成因分析 | 第111-126页 |
·生猪生产波动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 第111-122页 |
·市场机制 | 第111-117页 |
·生物机制 | 第117-118页 |
·生产结构 | 第118-120页 |
·外生冲击 | 第120-122页 |
·波动因素的综合分析及结论 | 第122-126页 |
第八章 我国生猪业面临的挑战、政策评价及发展前景 | 第126-137页 |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 第126-129页 |
·目前生猪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6-127页 |
·未来生猪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 第127-129页 |
·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讨论 | 第129-135页 |
·生产支持政策 | 第130-132页 |
·疫病防控政策 | 第132-133页 |
·生产调控政策 | 第133-134页 |
·政策评价 | 第134-135页 |
·生猪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途径 | 第135-137页 |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37-141页 |
·基本结论 | 第137-138页 |
·政策建议 | 第138-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作者简历 | 第151-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