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区域 | 第15-16页 |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 第16-17页 |
·加强粮食安全的跨区域合作 | 第17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论文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相关问题探讨 | 第21-3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相关问题探讨 | 第24-33页 |
·粮食 | 第24页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 第24-26页 |
·粮食生产能力的测算 | 第26-31页 |
·粮食安全及其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互动关系 | 第31-32页 |
·粮食安全评价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区域土地生产潜力测算 | 第33-48页 |
·基于机制法的土地生产潜力模型构建 | 第33-36页 |
·光合生产潜力模型 | 第33-34页 |
·温度订正模型 | 第34-35页 |
·水分订正模型 | 第35页 |
·土壤订正模型 | 第35-36页 |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 第36-40页 |
·太阳辐射数据 | 第36-37页 |
·温度数据 | 第37页 |
·作物生长期 | 第37-38页 |
·降水数据 | 第38页 |
·蒸散量 | 第38页 |
·土壤属性数据 | 第38-39页 |
·地形数据 | 第39-40页 |
·光合生产潜力 | 第40-41页 |
·光温生产潜力 | 第41-44页 |
·温度订正系数计算 | 第41-42页 |
·光温生产潜力测算 | 第42-44页 |
·气候(光温水)生产潜力 | 第44-46页 |
·水分订正系数计算 | 第44-45页 |
·气候生产潜力测算 | 第45-46页 |
·土地生产潜力 | 第46-48页 |
·土壤订正系数计算 | 第46页 |
·土地生产潜力测算 | 第46-48页 |
第四章APEC各成员体粮食安全评价研究 | 第48-65页 |
·评价目标与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评价目标 | 第48页 |
·评价方法 | 第48-49页 |
·粮食增产能力分析 | 第49-52页 |
·粮食生产潜力 | 第49页 |
·土地利用数据 | 第49-50页 |
·潜力总产与增产潜力分析 | 第50-52页 |
·粮食安全的人口承载分析 | 第52-54页 |
·最大人口承载量 | 第52-54页 |
·人口承载指数 | 第54页 |
·粮食产消分析 | 第54-57页 |
·人均粮食占有量 | 第54-56页 |
·粮食相对自给度分析 | 第56-57页 |
·粮食安全综合评价 | 第57-59页 |
·指标体系与权重确定 | 第57-58页 |
·评价结果与分级 | 第58-59页 |
·农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 第59-65页 |
·DEA效益评价模型简介 | 第59-61页 |
·指标体系与数据获取 | 第61页 |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结果 | 第61-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5-68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