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9页 |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 | 第16-31页 |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 | 第16-19页 |
·叶色突变体的类型 | 第19页 |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克隆 | 第19-29页 |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前景 | 第29-31页 |
·分子标记及其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31-35页 |
·基于Southern 杂交的分子标记 | 第31-32页 |
·基于PCR 的分子标记 | 第32页 |
·以重复序列为基础的分子标记 | 第32-33页 |
·新型的分子标记 | 第33-34页 |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水稻基因克隆的一般方法 | 第35-38页 |
·T-DNA 或转座子标签法 | 第36页 |
·TILLING 技术 | 第36-37页 |
·图位克隆技术 | 第37-3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章 水稻黄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39-56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突变来源 | 第39页 |
·叶色突变体遗传群体的配制及种植情况 | 第39页 |
·实验室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39-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8页 |
·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 | 第41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41-42页 |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42页 |
·突变体yl 的遗传分析及主要的农艺性状考察 | 第42页 |
·透射电镜 | 第42-43页 |
·水稻DNA 提取 | 第43-44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44页 |
·电泳检测 | 第44-46页 |
·初定位的SSR 标记 | 第46页 |
·连锁分析 | 第46页 |
·新发展的SSR 和STS 用于YL 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46-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yl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49页 |
·yl 叶片的透射电镜 | 第49-50页 |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50页 |
·突变体yl 的遗传分析 | 第50-51页 |
·YL 基因定位 | 第51-52页 |
·YL 基因精细定位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叶色突变的农艺性状 | 第54页 |
·植物叶色突变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54-55页 |
·基因的定位 | 第55页 |
·黄叶性状的利用 | 第55-56页 |
第三章 水稻黄绿叶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56-65页 |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突变来源 | 第56页 |
·叶色突变体遗传群体的配制及种植情况 | 第56页 |
·实验室常用的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8页 |
·等位性分析 | 第56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57页 |
·突变体y914 的主要农艺性状考察 | 第57页 |
·水稻DNA 提取 | 第57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57页 |
·电泳检测 | 第57页 |
·新发展STS 和CAPS 标记用于YGL4 基因的精细定位 | 第57页 |
·基因预测 | 第57-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2页 |
·突变体表型特征 | 第58页 |
·三份突变体的等位性分析 | 第58-59页 |
·突变体y914 主要的农艺性状及光合速率调查和测量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60-61页 |
·YGL4 精细定位结果 | 第61-62页 |
·基因预测 | 第6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2-65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第四章 下一步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