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法制备钐掺杂二氧化钛/炭纳米纤维光催化剂及表征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5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背景 | 第15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第16-21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改性原理 | 第16-17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改性途径 | 第17-20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17页 |
·非金属元素掺杂 | 第17-18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18-19页 |
·过渡金属离子掺杂 | 第19页 |
·稀土离子掺杂 | 第19-20页 |
·钐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负载研究 | 第21-26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负载概述 | 第21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负载方法 | 第21-25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2-23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3-24页 |
·水热法 | 第24页 |
·偶联剂胶粘法 | 第24-25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负载载体类型 | 第25-26页 |
·玻璃类 | 第25页 |
·吸附剂类 | 第25-26页 |
·金属类 | 第26页 |
·陶瓷类 | 第26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负载研究展望 | 第26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物理性质的表征方法 | 第26-28页 |
·X射线衍射方法(XRD) | 第26-27页 |
·BET比表面积测定法 | 第27页 |
·电子显微镜法(EM) | 第27-28页 |
·孔结构表征 | 第28页 |
·光学性质的表征方法 | 第28页 |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 | 第28页 |
·荧光发射光谱(PL) | 第28页 |
·化学结构的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X光电子能谱(XPS) | 第29页 |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29页 |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应用领域 | 第29-31页 |
·杀菌抗菌材料 | 第29-30页 |
·污水处理 | 第30页 |
·室内空气净化 | 第30-31页 |
·自清洁材料 | 第31页 |
·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研究 | 第31-33页 |
·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原理 | 第31-32页 |
·静电纺丝的影响因素和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2-33页 |
·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TiO_2纤维的研究进展 | 第33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5-41页 |
·实验原料 | 第35页 |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过程 | 第36-37页 |
·电纺纳米纤维原丝的制备 | 第36页 |
·预氧化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36页 |
·掺钐二氧化钛/炭纳米纤维的制备 | 第36页 |
·对比样品的制备 | 第36-37页 |
·样品测试表征 | 第37-41页 |
·样品的预氧化温度确定 | 第37页 |
·样品的晶相结构表征 | 第37页 |
·样品的形貌结构表征 | 第37-38页 |
·样品的化学组成分析 | 第38页 |
·纳米纤维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38-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57页 |
·样品预氧化温度的分析 | 第41-42页 |
·样品的晶相结构分析 | 第42-44页 |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44-48页 |
·电纺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 | 第44-45页 |
·预氧化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 | 第45-46页 |
·焙烧后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 | 第46-47页 |
·纤维的内部结构 | 第47-48页 |
·样品的化学组成分析 | 第48-55页 |
·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50页 |
·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0-55页 |
·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7-68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