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4页 |
·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15-17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发展 | 第17-19页 |
·弦支穹顶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弦支穹顶结构有待深入的研究问题 | 第21-2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2-24页 |
第2章 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抗震试验设计 | 第24-38页 |
·工程概况 | 第24-25页 |
·模型设计 | 第25-33页 |
·振动台的平面布置及与模型的连接设计 | 第26-27页 |
·试验模型的设计 | 第27-33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3-37页 |
·试验内容 | 第33-34页 |
·试验仪器 | 第34-36页 |
·相似比关系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 第38-60页 |
·引言 | 第38页 |
·带悬挑模型的动力特性试验 | 第38-43页 |
·试验原理 | 第38-39页 |
·试验结果 | 第39-43页 |
·没有悬挑模型的动力特性试验 | 第43-58页 |
·试验过程 | 第43-44页 |
·试验结果 | 第44-49页 |
·模态分析 | 第49-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竖直地震响应特征 | 第60-89页 |
·引言 | 第60页 |
·振动台试验工况 | 第60-61页 |
·地震响应结果分析 | 第61-87页 |
·Elcentro-lmp 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61-68页 |
·Cholame 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68-75页 |
·Gengma 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75-80页 |
·北京人工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80-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5章 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水平地震响应特征 | 第89-108页 |
·引言 | 第89页 |
·水平地震响应结果分析 | 第89-107页 |
·Elcentro-lmp 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90-94页 |
·Cholame 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94-99页 |
·Gengma 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99-103页 |
·北京人工波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 | 第103-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6章 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多维地震响应特征 | 第108-131页 |
·引言 | 第108-109页 |
·二维地震响应的理论分析计算 | 第109-115页 |
·北京人工波双方向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 | 第110-112页 |
·北京人工波双方向作用下的位移响应 | 第112-113页 |
·北京人工波双方向作用下的应变响应 | 第113-115页 |
·北京人工波双方向作用下的索轴力响应 | 第115页 |
·二维地震响应与单维地震响应的比较分析 | 第115-130页 |
·加速度响应 | 第116-120页 |
·位移响应 | 第120-121页 |
·应变响应 | 第121-127页 |
·索轴力响应 | 第127-130页 |
·本章小结 | 第130-131页 |
第7章 行波激励下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 | 第131-153页 |
·引言 | 第131-132页 |
·行波效应影响下地震响应的理论分析计算 | 第132-143页 |
·多点地震时程输入理论 | 第132-133页 |
·不同视波速下的加速度响应 | 第133-136页 |
·不同视波速下的位移响应 | 第136-137页 |
·不同视波速下的应变响应 | 第137-141页 |
·不同视波速下的索力响应 | 第141-143页 |
·行波效应影响下地震响应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143-151页 |
·试验工况 | 第143-144页 |
·不同视波速下的加速度响应 | 第144-145页 |
·不同视波速下的位移响应 | 第145-147页 |
·不同视波速下的应变响应 | 第147-150页 |
·不同视波速下的索力响应 | 第150-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3页 |
第8章 预应力损失对奥运羽毛球馆新型弦支穹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53-178页 |
·引言 | 第153页 |
·预应力损失对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53-166页 |
·加速度响应 | 第153-157页 |
·位移响应 | 第157-159页 |
·应变响应 | 第159-164页 |
·索力响应 | 第164-166页 |
·预应力损失对双方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66-176页 |
·加速度响应 | 第166-168页 |
·位移响应 | 第168-170页 |
·应变响应 | 第170-174页 |
·索力响应 | 第174-176页 |
·本章小结 | 第176-1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78-182页 |
结论 | 第178-179页 |
创新点 | 第179-180页 |
展望 | 第180-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8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8-190页 |
致谢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