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国内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第2章 二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 第15-27页 |
| ·贸易自由化的概念、产生的意义 | 第15页 |
|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过程和趋势 | 第15-20页 |
|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过程 | 第15-18页 |
|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 ·贸易自由化对世界经济及我国汽车业的影响 | 第20-27页 |
|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第20-23页 |
|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汽车业的影响 | 第23-27页 |
| 第3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及评价方法 | 第27-32页 |
|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 | 第27-30页 |
|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第27页 |
| ·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石 | 第27-30页 |
|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 第30-32页 |
| 第4章 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状况的指标分析及国际比较 | 第32-62页 |
|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概况 | 第32-45页 |
|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32-37页 |
|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的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 ·我国汽车出口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38-45页 |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45-48页 |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 第45-47页 |
| ·RCA指数变化分析 | 第47-48页 |
|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 第48-50页 |
|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 第48-50页 |
| ·贸易竞争指数变化分析 | 第50页 |
| ·国际市场占有率 | 第50-52页 |
| ·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国际比较 | 第51页 |
| ·国际市场占有率变化分析 | 第51-52页 |
| ·质量竞争力分析 | 第52-58页 |
| ·出口产品附加值大大低于进口产品 | 第53-54页 |
| ·产品质量稳定性与可靠性不高 | 第54-55页 |
| ·技术法规与标准与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 | 第55-56页 |
| ·研发投入与技术改造能力偏低 | 第56-58页 |
| ·汽车产业组织合理化程度分析 | 第58-59页 |
| ·汽车产业生产集中度 | 第58页 |
| ·汽车产业的生产规模 | 第58-59页 |
| ·产业地位分析 | 第59-62页 |
| ·在世界汽车生产总量中的地位比较 | 第59-60页 |
| ·国际化地位比较 | 第60页 |
| ·国内经济地位比较 | 第60-62页 |
| 第5章 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 第62-72页 |
| ·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 第62-65页 |
|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构建技术创新平台 | 第62-63页 |
| ·加大研发投入及财税扶持力度,促进技术研发以及创新成果产业化 | 第63页 |
| ·依靠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 第63-64页 |
| ·建立健全汽车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汽车发展竞争与世界接轨 | 第64-65页 |
| ·规模优化战略 | 第65-67页 |
| ·整合汽车产业实现规模经济 | 第65-66页 |
| ·通过战略联盟促进规模经济,提高汽车工业竞争能力 | 第66页 |
| ·构筑有效的行业壁垒,通过制定法规保障规模经济 | 第66-67页 |
| ·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 | 第67-69页 |
| ·加快零部件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优化汽车产业供应链 | 第67-68页 |
| ·加强汽车销售服务体系的建设 | 第68页 |
| ·延伸汽车产业价值链,重视汽车增值服务 | 第68-69页 |
|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69-70页 |
| ·制定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 | 第69页 |
| ·建立财税、金融激励政策体系 | 第69-70页 |
| ·发挥政府采购的示范作用 | 第70页 |
| ·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国际经营能力 | 第70-72页 |
| 结束语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