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31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 ·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 | 第13-18页 |
| ·多点输入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18-23页 |
| ·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试验研究 | 第23-25页 |
| ·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规律与工程应用 | 第25-27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7-29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9-31页 |
| 第2章 适用于多点输入计算的实用地震动功率谱模型研究 | 第31-51页 |
| ·实用地震动功率谱模型及合成方法简介 | 第31-34页 |
| ·随机过程最大值估计简介 | 第32-33页 |
| ·地震动功率谱迭代合成方法简介 | 第33-34页 |
| ·实用地震动功率谱位移特征合理性分析 | 第34-42页 |
| ·规范反应谱长周期段比较 | 第34-35页 |
| ·位移特征合理性分析 | 第35-40页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反应谱的修正 | 第40-42页 |
| ·地震动功率谱位移特征对多点输入计算结果的影响 | 第42-45页 |
| ·模型与参数 | 第42-4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 ·地震动功率谱频率下限取值的合理性分析 | 第45-50页 |
| ·频率下限对地面最大位移的影响 | 第46-47页 |
| ·频率下限对多点输入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3章 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的简化方法研究 | 第51-69页 |
| ·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的基本方法简介 | 第51-53页 |
| ·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的简化方法 | 第53-62页 |
| ·简化合成方法 | 第53-57页 |
| ·基于规范的多点地震动时程调整方法 | 第57-58页 |
| ·合成实例分析 | 第58-62页 |
| ·多维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的简化方法与模型一致性检验 | 第62-68页 |
| ·多维多点地震动功率谱模型 | 第62-64页 |
| ·多维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的简化方法 | 第64-66页 |
| ·多维多点地震动功率谱模型与时程模型的一致性检验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4章 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计算方法研究 | 第69-94页 |
| ·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简介 | 第69-72页 |
| ·虚拟激励法基本原理简介 | 第69-70页 |
| ·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简介 | 第70-72页 |
| ·求解多点输入动力方程的绝对位移法与修正 | 第72-83页 |
| ·绝对位移法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 第72-74页 |
| ·绝对位移法精度分析 | 第74-78页 |
| ·修正绝对位移法 | 第78-82页 |
| ·小结 | 第82-83页 |
| ·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的实用求解方法与实现方法 | 第83-93页 |
| ·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的实用求解方法 | 第84-86页 |
| ·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的实现方法 | 第86-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5章 多点输入效应对大跨建筑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机理研究 | 第94-122页 |
| ·大跨建筑结构简化模型与参数 | 第94-97页 |
| ·结构模型 | 第94-95页 |
| ·多点地震动 | 第95-96页 |
| ·响应量选取 | 第96-97页 |
| ·多点输入效应对单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机理 | 第97-104页 |
| ·单跨简化模型响应功率谱解析式 | 第98-99页 |
| ·行波效应的影响机理 | 第99-103页 |
| ·部分相干效应的影响机理 | 第103-104页 |
| ·多点输入效应对多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机理 | 第104-110页 |
| ·多点输入效应对两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05-108页 |
| ·跨数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 ·最不利多点输入工况确定方法 | 第110-121页 |
| ·最不利视波速 | 第111-114页 |
| ·部分相干效应的考虑方法 | 第114-115页 |
| ·算例分析 | 第115-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 第6章 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抗震设计验算方法研究 | 第122-138页 |
| ·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抗震设计验算方法 | 第122-125页 |
| ·截面抗震验算 | 第123页 |
| ·抗震变形验算 | 第123-124页 |
| ·极限加速度峰值验算 | 第124-125页 |
| ·大跨建筑结构多点输入效应影响程度评价方法 | 第125-129页 |
| ·常用评价方法简介 | 第126-127页 |
| ·本文建议方法 | 第127-129页 |
| ·算例分析 | 第129-136页 |
| ·模型与参数 | 第130页 |
| ·截面抗震验算与评价 | 第130-133页 |
| ·抗震变形验算与评价 | 第133-134页 |
| ·极限加速度峰值验算与评价 | 第134-136页 |
| ·小结 | 第1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1页 |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38-140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140-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48页 |
| 致谢 | 第148-149页 |
| 附录A 多维多点输入虚拟激励法公式推导 | 第149-152页 |
| 附录B 单跨简化模型多点输入地震响应解析公式推导 | 第152-15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