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碎屑岩形成环境及地质意义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论文选题依据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火山碎屑岩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四节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五节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4页 |
第六节 主要工作量 | 第14-15页 |
第七节 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44页 |
第一节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9-37页 |
第三节 区域侵入岩研究概况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区域构造研究概况 | 第38-41页 |
第五节 区域ETM遥感地质概况 | 第41-44页 |
第三章 火山碎屑岩岩石学特征 | 第44-63页 |
第一节 火山碎屑岩分类及鉴定标志 | 第44-47页 |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岩石类型及主要特征 | 第47-53页 |
第三节 火山喷发旋回及火山地层特征 | 第53-63页 |
第四章 沉积相研究方法及火山碎屑岩岩相区分标志 | 第63-71页 |
第一节 沉积相及研究方法简述 | 第63-65页 |
第二节 火山碎屑岩相区分标志 | 第65-71页 |
第五章 沉积构造环境分析 | 第71-97页 |
第一节 马拉苏组沉积构造环境分析 | 第71-81页 |
第二节 库鲁木迪组沉积环境分析 | 第81-88页 |
第三节 姜巴斯套组沉积环境分析 | 第88-92页 |
第四节 研究区沉积构造演化史 | 第92-97页 |
第六章 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硕士阶段研究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