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针叶树类论文--杉木论文

基于GIS的人工杉木分布式生长模型及其验证方法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中文文摘第4-7页
目录第7-10页
绪论第10-22页
 1 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第10-17页
   ·林分蓄积量估测技术发展历程第10-14页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林分蓄积量估测中的优缺点第14-16页
   ·基于GIS技术的蓄积量估测方法第16-17页
 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3 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8-22页
   ·研究思路第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2页
第一章 人工杉木概述第22-28页
 1 人工杉木产区分布第22-23页
 2 影响杉木生长的因素第23-25页
   ·水热条件第23-24页
   ·土壤养分第24页
   ·光合作用第24页
   ·营林措施第24-25页
 3 地形条件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第25-27页
   ·地形影响水热再分配第25-26页
   ·地形影响土壤侵蚀和水肥积累第26-27页
   ·地形影响光照状况第27页
 4 杉木生长阶段第27页
 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立地因子数据的提取第28-52页
 1 研究区概况第28页
 2 研究区DEM数据的预处理第28-29页
 3 立地因子数据的提取第29-50页
   ·坡度数据第29-32页
   ·坡长数据第32-35页
   ·坡向数据第35-37页
   ·海拔数据第37-38页
   ·坡位数据第38-42页
     ·坡位对杉木的影响第38-39页
     ·坡位的提取第39-42页
   ·坡形第42-43页
   ·土壤数据第43-48页
   ·太阳辐射数据第48-50页
 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三章 人工杉木分布式生长模型的建立第52-66页
 1 研究区矢量、调查数据第52-54页
   ·林业基础数据第52-53页
   ·野外实测调查数据第53-54页
 2 蓄积量估算初始模型的建立第54-58页
   ·人工杉木的高生长和胸径生长规律初探第54-57页
   ·建立蓄积量与林龄的关系模型第57-58页
 3 综合立地因子的确定第58-63页
 4 人工杉木分布式生长模型的建立第63页
 5 本章小结第63-66页
第四章 遥感影像和野外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精度第66-78页
 1 遥感影像数据第66-68页
 2 植被指数提取第68-70页
   ·比值植被指数第68-69页
   ·环境植被指数第69页
   ·归一化植被指数第69页
   ·归一化差异绿度指数第69-70页
 3 植被指数用于模型的验证合理性探究第70-75页
   ·解决遥感影像与野外实测数据时相不一致的问题第70页
   ·研究植被指数能否反应杉木生长情况第70-75页
 4 植被指数验证模型精度分析第75页
 5 野外实测数据验证第75-76页
 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第78-80页
 1 讨论第78-79页
 2 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个人简历第92-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亚热带三种优势树种水分生理特征研究
下一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木质素降解酶相关基因资源的宏基因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