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贪污罪主体立法的考量与完善

中文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1页
一、我国贪污罪主体的立法沿革及其背景第11-16页
 (一) 195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中的贪污罪主体第11页
 (二) 197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贪污罪主体第11-12页
 (三) 1988 年《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中的贪污罪主体第12-13页
 (四) 1995 年《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犯罪的决定》中的贪污罪主体第13-14页
 (五) 199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贪污罪主体第14-15页
 (六) 小结第15-16页
二、我国贪污罪主体现行立法的文本分析第16-29页
 (一) 贪污罪基本主体的分析与认定第16-20页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含义及范围第16-18页
  2、拟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内涵及范围第18-20页
 (二) 贪污罪补充主体的分析与认定第20-22页
  1、对承包经营的解析第21页
  2、对租赁经营的解析第21页
  3、对聘用的解析第21-22页
 (三) 贪污罪特殊主体的分析与认定第22-23页
 (四) 共同贪污犯罪混合型主体的分析与认定第23-29页
  1、混合型主体在共同贪污犯罪中的定性标准第23-25页
  2、混合型主体在共同贪污犯罪中的定性标准评析第25-26页
  3、共同贪污犯罪混合型主体的本质特征及认定标准第26-29页
三、贪污罪主体本质属性的考量与探析第29-36页
 (一) 当前立法对贪污罪主体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第29-30页
 (二) 贪污罪主体本质属性的反思与界定第30-36页
  1、公务的本质特征及范围界定第30-32页
  2、劳务的内涵及其与公务的区别第32-34页
  3、“从事公务”与“特殊身份”的统一是贪污罪主体的本质属性第34-36页
四、贪污罪主体立法完善的思考第36-43页
 (一) 贪污罪主体立法完善的因由分析第36-41页
  1、贪污罪主体立法完善的紧迫性——市场主体平等接受保护的要求第36-37页
  2、贪污罪主体立法完善的必要性——罪刑相一致原则的要求第37-39页
  3、贪污罪主体立法完善的充分性——立法从严治吏精神的体现第39-40页
  4、贪污罪主体立法完善的重要性——平衡个罪之间关系的需要第40-41页
 (二) 我国贪污罪主体立法完善的策议第41-43页
  1、纯化贪污罪主体的范围第41-42页
  2、限定共同贪污罪的混合型主体范围第42页
  3、调整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范围第42-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7-48页
后记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贿赂犯罪中的资格刑研究
下一篇:有限责任公司瑕疵股权转让合同之效力分析